您的位置:焦点>正文

“元宇宙”概念股在市场炒得火热 到底是真风口还是老套路?

2021-09-24 16:47:35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一个寂寥了29年的概念——“元宇宙”,在今年火出了圈。在普通人对这一新兴概念懵圈的时候,Facebook、腾讯、字节跳动等巨头们已摩拳擦掌,扎克伯格、马化腾等一众科技大佬为它站台,将其视为“互联网3.0”“互联网终极形态”的代名词;9月,二级市场上“元宇宙”概念股也因此一路水涨船高,中青宝仅凭一个不确定能否上线的元宇宙游戏,股价在10个交易日近乎翻倍。

此外,很多互联网企业正在通过注册商标的方式抢占元宇宙的先机。根据天眼查数据,截至目前,有关元宇宙的商标注册申请已超130家,特别是9月以来,各领域公司集中申请商标,其中腾讯、申请了9个、交友平台SOUL申请了7个,盛趣游戏、完美世界、米哈游、爱奇艺、理想汽车、努比亚等亦加入其中。

多位业内人士提醒,在概念盛行之时,需分清是真风口,还是“旧瓶装新酒”,抑或是美丽的“泡沫”。目前,元宇宙在二级市场逐渐降温,近5个交易日,A股元宇宙概念板块的18家企业中只有一家微涨,中青宝、汤姆猫等游戏企业涨幅已回撤超10%。

粤开证券分析师李兴用八个字形容元宇宙,“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一方面元宇宙融合VR/AR、5G、AI、区块链等产业链,远期增量市场空间广阔;另一方面,当前距离实现元宇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各项支撑元宇宙的技术仍在发展初期。

元宇宙火了,游戏股涨了 追溯到29年前,科幻作家史蒂文在《雪崩》中这样描绘元宇宙:“只要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一个终端,就可以通过连接进入由计算机模拟的另一个三维现实。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中拥有自己的分身。”

从字面来看,即通过技术能力在现实世界基础上搭建一个平行且持久存在的虚拟世界,现实中的人以数字化身的形式进入虚拟时空中生活,同时在虚拟世界中还拥有完整运行的社会和经济系统。电影《头号玩家》被认为是目前最符合《雪崩》中描述的“元宇宙”形态。

今年3月,VR游戏平台Roblox在纽交所上市,上市首日市值破400亿美元。而11个月前,公司的估值只有40亿美元,不到一年翻了10倍,让市场看到了“元宇宙第一股”的魅力;而国内外互联网大厂的入局,也助推了“元宇宙”概念出圈,8月底,字节跳动收购VR创业品牌Pico的消息得到证实,进一步引发市场对元宇宙概念的关注。

9月7日,“元宇宙”概念在A股突然爆发,8日,“元宇宙”概念股再度集体上攻掀涨停潮,包括中青宝、汤姆猫、当虹科技在内的6只个股涨停。南都记者注意到,归属于元宇宙概念的相关标的主要分布在传媒、电子游戏、虚拟现实和区块链等领域。

业内人士认为,社交属性、同步拟真、持续迭代、内部氪金是游戏行业发展属性,因此,由此将作为最先落地的形式为人们展现元宇宙雏形,另一方面,这引发了A股市场“元宇宙概念股”的异动拉升。

不过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廖旭华则对南都记者强调,A股概念股飞涨并不是元宇宙所带来的盈利预期的提前兑现,只是游戏股超跌之后的资金炒作所需要的一个借口。细究那些大涨的公司,他们到底如何布局“元宇宙”,答案或许只有一句话,“初步探索中”。

如果说中青宝、汤姆猫等是在主动进军元宇宙,那么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则属于被动“沾光”,他们没有元宇宙相关业务,却被股民们硬生生地和元宇宙拉上了关系,或者说被期待着业务能与元宇宙沾上边。

“大家都在押注未来新方向”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轮值主席、火大教育校长于佳宁对南都记者解释称,元宇宙不是某一两项技术的运用,而是需要将区块链、5G、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进行深度融合。

这也意味着元宇宙概念涉及的5G、VR等产业技术升级,与游戏、社交、内容、消费等领域的商业模式升级,都有机会带来资本的饕餮盛宴。

也正因如此,从芯片、硬件制造到互联网公司都被纳入了可以发力的范畴,元宇宙成了最好“蹭”的概念。

廖旭华直言道,元宇宙所提及的一些技术确实是很有价值,包括区块链、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等,但是这是一直在发展一直在扩展应用的技术,这些技术真正起到的作用是C端用户体验的改善和B端生产效率的提升,与元宇宙这个抽象概念无关。

“不管这股“风”刮得有多大,最终仍需关注元宇宙能否为公司带来长期的业绩支撑,切记不应该陷入FOMO(fear of missing out 害怕错过)情绪”,于佳宁表示,未来随着一些企业把元宇宙应用于真实产业场景,能够切实将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相结合,赋能数字经济的发展,才能体现出更高的市场价值。

但质疑并未拦住大佬们入场。

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巨头入局与二级市场上的博弈不同,大厂的目的显而易见,获得入场门票、追求第二增长曲线。元宇宙可以把众多的产业串联在一起,就像当初移动互联网爆发的时候一样,而在用户红利已经见顶的今天,“元宇宙”概念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下一代互联网”的曙光。

沙盒移动平台开发商MetaApp创始人胡森也曾指出,互联网科技公司目前的业务在趋于稳定,很难再获取爆发性的增长了,“大家都在押注未来新方向”。

当亿万富翁布兰森、贝索斯登上太空,开启了人类航天遨游的商业化运作;扎克伯格、马化腾等互联网大佬,纷纷押注另一条可能改变人们生活环境的内化道路。

去年12月,腾讯掌舵人马化腾表示,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过去,下一波升级是全真互联网;随后,英伟达CEO黄仁勋喊出“科幻小说中的元宇宙已经近了”;7月,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要在5年内变成一家“元宇宙公司”……互联网大佬们需要3.0版本的新故事。

事实上,他们早已行动,切入的方向包括内容、硬件等方面,横跨AI、区块链、游戏、社交等众多领域。腾讯入股Epic、Roblox,字节跳动斥资1亿元投资了元宇宙概念公司代码乾坤,90亿元人民币收购Pico入局VR领域,华为在AR/VR领域的技术突破加速实现沉浸式体验,为VR内容开发者提供了平台HUAWEI VR,HTC推出虚拟偶像Vee融入现实生活;

Facebook在收购Oculus后相继推出多款VR设备,Apple TV+流媒体视频服务已经出现了VR/AR内容……

虽然现在元宇宙看起来更像是一场美梦,但如果实现了呢?科技巨头们谁也承受不起错过的损失。据彭博行业研究预计,元宇宙市场规模将在2024年达到8000亿美元。

元宇宙梦想能否照进现实?

也有人不愿意与元宇宙挂上钩。日前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接受专访时发表了关于增强现实的看法,当采访者问及这是否是“元宇宙”时,库克称“我就不炫那些流行语了,我们只将其称之为增强现实”。

的确,元宇宙就像一个百宝箱,VR/AR、AI、数字孪生、区块链、5G等各种技术纷纷入内,但这些都是相对独立的领域,各自还有较大的升级空间,此外各项技术大部分还处于点状发展的状态,离“聚点成网”、真正成为一个“宇宙”,还有非常远的距离。

《元宇宙》套书作者、易股天下公司董事长易欢欢对南都记者表示,“我们把支撑元宇宙的六大核心技术称为BIGANT”,分别对应着数字身份和数据资产确权的区块链、进入和走出虚拟世界的交互技术、生成元宇宙空间的游戏引擎、人工智能、网络和物联网,要实现元宇宙状态,对这六项技术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于佳宁则表示,元宇宙的发展进程将并不是线性的,不是努力投入资源就可以实现突破,关键还需要底层性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实现。

从元宇宙的入口,也就是用户接入的层面来看,涉及接入终端普及和网高速低延迟网络的建设。只有当VR达到16K之后,人眼才察觉不到纱窗效应,也就是接近与肉眼的“完全沉浸感”,对于现有的终端而言,无论是佩戴的舒适性,还是终端自身的性能,现有的VR/AR终端技术还不足以支撑人们在元宇宙中进行长时间的沉浸式体验,5G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卫星互联网也还不足以承载全球天地海一体化通信网络。未来的元宇宙将是空间足够大、能容纳无数人并行使用的数字空间,数据量会出现爆发式增长,现有的云计算体系无法承载。另外,长期开发与短期消费之间的内容供需冲突,也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于佳宁也表示,目前元宇宙的机遇窗口期正在逐步开启,但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它的发展将经历较为漫长的过程,关键还需要底层性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迭代,持续扩展边界,应用才有机会广泛落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