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大省青海的绿色之变
2023-06-30 22:17:35 来源:杭州网
中新网西宁6月29日电 题:中国生态大省青海的绿色之变
【资料图】
作者姚占山 李江宁
“青海戍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五原草枯苜蓿空,青海萧萧风卷蓬”,在文人墨客的诗词里,青海这片土地曾是荒凉和风沙的代名词。然而,如今的中国生态大省青海早已旧貌换新颜,绿色和生态成为青海的新标签,“中华水塔”“三江之源”“中国湿岛”等名称越来越响亮,国家公园示范省的名片也越来越耀眼……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这里是青海湖北岸的克土沙区,“克土”,蒙古语意为寒冷的地方。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全是黄沙,经过4代治沙人历经40年的不懈努力,黄沙地已经变成了绿洲。眼前绿意盎然的景象,让身为林业站工程师的石德荣很是骄傲。克土沙区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占青海湖沙漠化总面积的57.6%。全境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和河西走廊生态水系安全、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被列入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和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
生态责任之下,地处青海湖北岸的海晏县党委、政府一直把防沙治沙作为首要工作来推进,自1980年开始便对县域内0.4万公顷的沙区实行了常年禁牧封育和工程治理,采取“以封为主,封造结合”的方法,逐步调整树种结构和固沙方式,全县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从9.9万公顷减少至6.62万公顷。
截至目前,青海全省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74.86万公顷,其中“十三五”期间完成57.4万公顷,2021—2022年完成17.46万公顷,全面建成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12个,封禁保护面积达58.26万公顷,沙化土地年均减少2.12万公顷,沙化程度指数从3.17下降到2.94,重点沙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根本性转变,防沙治沙机制不断完善,沙区植被得到有效保护,沙区生态实现系统治理,生态工程带动产业富民,治沙成效赢得各界认可,沙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发展空间稳定拓展、绿色屏障更加牢固。
寒旱地带的“绿色奇迹”
寒旱地带的“绿色奇迹”创造者段国禄,是青海省金融系统大寺沟绿化区护林员,1973年生于西宁市湟中县维新乡(今湟中区共和镇)。30年前的段国禄还是个毛头小子,初中毕业后当了几年放羊娃,随后跟随“省长爷爷”尕布龙加入南北山绿化工作的队伍当中,那年,他18岁。“那时候的北山真的是寸草不生,风沙特别大,一到晚上,我们几个人都要攥着帐篷四个角,一不留神,帐篷就要被掀翻,实在坚持不下去,好几次跑回家,后来还是回到了山上。”当时的段国禄怎么也不会想到西宁城竟然还有比湟中老家更艰苦的地方。
据查证,北山的主要岩体为红色泥岩、砂岩,其间还伴生大量“羊脑石”(石膏岩),山势陡峭、岩石密布、土壤贫瘠是北山最基本的地貌特点。土壤类型为栗钙土,结构疏松,保水性差。有人曾经断言:在这个地方植树造林简直就不可能。
为了改变南北两山的生态环境,1989年,青海省委、省政府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启动了西宁南北山绿化工程,并成立西宁市南北山绿化指挥部。1993年,从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的尕布龙背起行囊,一头钻进荒山沟,担任西宁南北山绿化工程专职副总指挥。尕布龙带领工人们一边修路,一边引水,为了改善土质,他们用背篼把黄土背到山上,用尖镐凿“羊脑石”,为了这一片绿色,他们吃尽了苦头。
现在,林子长起来后,山上已经形成了小气候,降水多了,风沙也少了,树木的成活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形成了良性循环。为了守护这片绿色,段国禄和妻子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全部贡献在了山上。如今的北山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一条硬化路直通山顶,一根根引水管道交错成网,一棵棵挺拔的树木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生机盎然……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南北山绿化工程一、二、三期建设共完成西宁周边荒山绿化3.44万公顷,栽植青海云杉、祁连圆柏、油松、青杨、河北杨、山杏、山桃、沙枣、暴马丁香等乔木8728余万株,同时混交柽柳、柠条、沙棘、白刺等灌木,建成了生态功能较为稳定的混交人工林。工程核心区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前的7.2%提升到79%,西宁南北两山经过绿化由童山濯濯转变为郁郁葱葱,生态价值、生态效益和社会服务功能极大提升,西宁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极大改善,实现了构建城市山地森林、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最初目标,为西宁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北”筑起生态安全屏障
“三北”筑起生态安全屏障在绿色环绕的龙羊峡库区两侧,大地上零散分布着黄色块状地,这便是多年受风沙侵袭的海南藏族自治州沙珠玉、木格滩沙漠化土地。沙珠玉、木格滩,隔河相望。经过无数人的努力,这里沙漠蔓延的步伐得到控制,展现在眼前的是绿树葱茏的喜人景象。
近年来,随着青海省统筹推进“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防沙治沙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数据显示,近10年来,全省荒漠化、沙化土地持续呈现“双缩减”态势,累计完成防沙治沙89.13万公顷,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达30%。最新监测数据显示,青海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林地总面积达到1102.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目前的6.3%,改变了局部地区的气候条件。
根据《青海省三北六期工程规划》,2021年至2035年,西宁、海东、海北、海南、海西、黄南6州(市)的31个县(市),还将完成总面积42.99万平方公里的“三北”防护林建设任务,占青海省国土总面积的59.6%。
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
“要致富多种树”,这是新中国成立早期对国土绿化事业和群众增收致富两者关系最朴素的描述。
近年来,青海省聚力打造产业“四地”和生态文明高地,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林草产业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减碳增汇、脱贫致富、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青海省枸杞种植面积近4.66万公顷,其中有机枸杞基地面积1.33万公顷,年综合产值达到50亿元,带动20万群众致富增收。由于青海枸杞分布区主要在海拔2500米左右,光照充足、土壤富含硒元素、面源和大气污染少,果品产量多、质量高,因此这里也成为全国重要的枸杞种植区和有机枸杞生产基地,是名副其实的有机枸杞之乡,更是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生动实践。
关键词:
推荐内容
- 中国生态大省青海的绿色之变
- 环球焦点!教育部和各地各高校积极行动 助力毕业
- 美股三大股指小幅低开
- 爱驰汽车拖欠工资超3个月,近2000员工发文讨薪
- 又一家银行大额存单利率跟降 “一单难求”的火热
- 全球视讯!互动| 宣亚国际:OrangeGPT V1.0版本
- 要闻速递:九人排球火爆“乡村” 村民的热情为乡
- 各地多措并举为高校毕业生拓岗位、促就业
- 每日观点:格力未来1-2年将有大的资本开支?董明
- 网传华泰柏瑞投资总监被带走 公司澄清:传言不实
- 书记区长谈贯彻二十大精神 | 北京密云:打造科
- ELLA自曝小时候遭遇性骚扰,台娱这是怎么了,怎么
- 全球观点:霍雨之回忆 FGO篇 与玄奘争真
- 歌迷高价回收演唱会门票?警方提醒:小心有诈!
- 当前通讯!守护人民健康底线!广东省卫生监督所荣
- 预售时宣传的“前庭后院”,交付后说好的院子却不
- A股重磅!"抄底"资金来了:超270亿大举流入
- “鼠鼠鸭”玩具遭淘宝下架,创作者:初衷是给食品
- 湖北出台《十条措施》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世界
- 航天彩虹(002389.SZ)财务总监周颖辞职 今头条
- 广州市工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闭幕
- 世界快报:退休6年后,谭晓林主动交代问题
- 增城警方开展“夜鹰2023”第五次统一行动,查获酒
- 正宁县 严查酒驾醉驾及其背后的“四风”问题
- 这家公司火了!弱市中飙升超110% 世界速看料
- 央行最新问卷调查结果来了
- 全球通讯!兰州大学今年强基计划招生校考入围分数
- 微动态丨特写:汇率变动下港人北上消费热情更旺
- Polygon《皮克敏 4》前瞻:更有深度,对新手更加
- 《寂静岭2:重制版》或于2024年初发售
- 全球快看点丨鳄鱼牌男装 鳄鱼牌
- cruntimelibrary 娓告垙 c runtime library
- 王慧文病退后 美团收购他创办的光年之外-世界资讯
- south korea south
- 友情煽情的句子-焦点播报
- 小容量冰箱怎么调整温度_小容量冰箱|世界快看
- 黼黻怎么读_黼黻-每日时讯
- 红虫怎么养殖教程(红虫怎么养殖)
- 湖人主场战胜太阳后取得了2连胜同时也重新回到了
- 森松尼SM-3100鼠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