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实现从二氧化碳到糖的精准全合成
2023-08-17 11:28:12 来源:杭州网
新华社天津8月16日电(记者毛振华、王井怀)著名学术期刊《科学通报》15日刊发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中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内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糖的精准全合成,人工合成糖迈出关键一步。
(资料图)
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实验室拍摄的一份人工合成己糖溶液样品(8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人工合成糖是近年来科学界孜孜以求的方向,在此之前,全球已有多位科学家作出不同程度的贡献。
此次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历时两年多攻关完成。论文第一作者杨建刚介绍,团队将高浓度二氧化碳等原料在反应溶液中按一定比例调配,在化学催化剂和酶催化剂的作用下,得到了葡萄糖、阿洛酮糖、塔格糖、甘露糖4种己糖。己糖是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与机体营养代谢最为密切的糖的统称。
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实验室,科研团队在做人工合成己糖实验(8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整套实验的反应时长约17小时。与通过种植甘蔗等农作物提取糖分的传统方式相比,糖的获取时长实现了从“年”到“小时”的跨越。
此次糖合成的效率为0.67克每升每小时,比已知成果提高10倍以上。葡萄糖的碳固定合成效率达到每毫克催化剂每分钟59.8纳摩尔碳,是目前已知的国内外人工制糖最高水平。
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实验室,杨建刚副研究员在做人工合成己糖实验(8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研究还实现了人工合成糖的精准控制。“通过控制不同酶的不同催化效果,理论上可以合成几乎任一类型的糖。”杨建刚说。
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实验室,杨建刚副研究员(前中)、宋皖博士(前左)等团队成员合影(8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德国科学院院士曼弗雷德·雷茨就论文给出评价意见认为,从二氧化碳转化为糖是特别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一成果提供了一种灵活性、多功能性和高效性的糖合成路线,为绿色化学打开了一扇门。
关键词:
推荐内容
- 中国科学家实现从二氧化碳到糖的精准全合成
-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张云强接受
- 内蒙古公示蒙西72家未注册参与电力多边交易市场的
- 关于新增、调整部分路段违法抓拍的通告
- 民航局:7月民航客运规模创月度历史新高
- 卷土重来!能源股成为下半年来美股最强板块,行情
- 东平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官网 东平县人事考试中心
- 板框压滤机型号规格参数 板框压滤机型号大全
- 外媒:IBM将关闭位于匈牙利北部城市瓦茨的工厂
- 支付宝登录密码在哪看(支付宝登陆密码)
- 2023(第六届)甘肃媒体融合创新与发展论坛举行
- “利剑”行动‖宁远多部门联动执法 共筑大气“防
- 【天眼问政】地铁3号线贵医站施工扰民!贵阳地铁
- 步科股份(688160):该股换手率大于8%(08-16)
- 宁波建工拟申请注册发行10亿元中期票据
- 分析|7月投资、消费增速继续放缓,下半年政策发
- 医药板块大幅走低 多股跌超4%
- 一夜五家公司出手护盘!科创50下探900点之际,回
- CPO概念股震荡反弹 兆龙互连涨超10%
- 突然猛拉,飙上热搜!AI应用概念回归,医药行情分
- 机器人板块持续走强 创业板通力科技涨停
- 《模拟城市:我是市长》推出小桥流水限时活动
- 拥抱变革,抢抓机遇!赴汽车半导体峰会,与“行业
- 中国多颗应急减灾卫星助力黑龙江洪涝灾害监测
- 武汉消暑新花样
- 自带铁锹胶鞋矿泉水,清淤现场忙碌着上百支志愿者
- 特斯拉再次降价 Model S现车75.49万元起售
- 乐裕民首次披露李玟患癌,多次更换卡拉OK系统,对
- 科创新材2023年上半年净利898.09万 同比减少22.24%
- 热情高涨!多地开始发力下一个“万亿级”产业
- 常态化走访企业 为企业发展赋能
- 四大行新一期定期存款利率多少?提前支取利息怎么
- 陕西省紫阳县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 九丰能源(605090)2023年中报点评:清洁能源盈利稳
- 好莱坞韩裔演员兰道尔·朴:女性电影应该更多拍女
- 北京:奋楫笃行 恢复家园
- 安徽宁国:暴雨突袭 警民合力援救遇险游客
- 时隔25天俄罗斯央行紧急加息,为何?第一财经
- 五大“预兆”揭示好运即将来临!你身上有没有这些
- 天津主要行洪河道水位持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