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焦点 > 正文

今日,被救助的雕鴞、大鵟“回家”啦

2023-05-09 21:11:47 来源:青海日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青海日报融媒体5月9日讯(记者 叶文娟)5月9日下午15时,青海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西宁野生动物园)对救护的雕鴞、大鵟进行野外放归。

据青海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负责人介绍,野生动物救护,是通过对脱离原有自然生存环境的野生动物个体实施收容、治疗、康复护理等措施,协助其脱离生存威胁和伤病困扰,以恢复其野外生存能力并协助其最终回归自然的一种法定行为。

雕鸮。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雕鸮救护情况:2023年3月23日,救护中心接到西宁市公安局园林派出所电话,称有群众在陶南村发现一只失去正常飞行能力的雕鸮,随即前往救护。初步检查发现,该雕鸮无明显外伤,因是长时间未能进食导致体质虚弱中度脱水从而失去正常行动能力。将其救护后在安静环境单独隔离饲养,鉴于脱水情况,无法正常进食,进行翅下静脉输液补充体液,3天后开始恢复进食,在肌肉中加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剂,经过特殊饲养管理,体质恢复良好,能自行捕捉健康状态良好的鸽子。软放归尝试能飞至隔离活动场4米高的平台,能围绕隔离场室内长时间飞行,常见传染病抗原检测阴性,具备野外放归条件。

雕鴞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是中国鸮类中体型最大的鸟,体长56——89厘米,眼周的羽毛呈辐射状,细羽的排列形成脸盘,面形似猫,因此得名为猫头鹰,眼部上方有一个大形黑斑,羽毛大都为黄褐色,具有黑色的斑点和纵纹。

大多栖息于树上,雕鴞是夜行性猛禽,昼伏夜出,白天隐匿于树丛岩穴或屋檐中不易见到。分布于青海玉树、果洛、海西、海北等地区。

大鵟。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大鵟救护情况: 2023年4月5日,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森林警察大队移送一只失去正常行动能力的大鵟。它体质消瘦,中度脱水,左翅外伤。收救后单独隔离饲养,皮下补充体液,外伤消毒清洗,前三天人工辅助给食,食物以鸽子胸脯肌肉为主,一周后体质逐渐恢复,能自行捕食,2周后能在隔离活动场随意飞行,传染病抗原筛查阴性,评估符合放归条件。

大鵟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大型猛禽,体长57——71厘米,体色变化较大,由淡色型、暗色型和中间型等类型,其中以淡色型较为常见。通常头顶至后颈为白色,微沾棕色并具褐色纵纹。全身的羽毛皆为暗褐色或黑褐色。大鵟的外形和普通鵟、毛脚鵟等其他鵟类都很相似,但体型比它们都大,飞翔时棕黄色的翅膀下面具有白色的斑。主要栖息于山地、山脚平原和草原等地区,也出现在高山林缘和开阔的山地草原与荒漠地带,垂直分布高度可以达到4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区。在中国终年留居在东北北部、西北和青藏高原等地。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