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正文

水上“大交管”的“最优解”

2022-12-02 15:42:58 来源:中国水运网

“内贸船舶进港7艘次,在港68艘次,出港10艘次。”

“船名‘华元501’,当前状态‘已靠港’,泊位‘港务集团9号泊位’,货物种类‘煤炭’,报港时间11月26日8时53分32秒,靠泊时间11月27日7时。”


(相关资料图)

在张家港海事局港航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上,记者看到,从船舶出港、在港、出港信息,到船舶船名、载货种类、吨位、作业状态等,一目了然,更有港口、船员、危管、防污、信息、信用等动态,全景展示了辖区整体业务情况。

“港航一体化建设是我们今年打造全要素水上‘大交管’2.0版的重要探索。”张家港海事局党委书记、局长宋儒卿表示。

从去年4月20日率先启动全要素水上“大交管”试运行,通过布点“陆海空天”全要素感知的“神经末梢”,架构全流程、全业务信息化数据共享的“最强大脑”,完善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体系,张家港海事已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程”。今年4月25日,转段进入“大交管”2.0版建设,从何处起笔至关重要。

——在探索研究中审准题,明确建设主线。

江苏海事局局长朱汝明提出,“交通运输的根本任务在于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的安全效益、运输效益,重点要将交通管理与港航调度的事权、信息、人员等要素进行深度整合,实现岸基支撑、交通组织由‘进港出港的点’延伸至‘全航次周期的线’。”

循着这一思路,张家港海事局紧扣“港航一体、片区协同”试点定位,借鉴“空管”权威性和“交管”服务性,着力信息技术应用突破、海事监管体系升级、行业运行模式重塑。

——在改革创新中破难题,找准关键路径。

张家港海事局组建了1个“统全局,把方向”的水上交通管理中心、3个“抓执行,控支点”的快反处置中心(综合调度协调中心)、7个“抓细节、保落实”的快反执法单元,全面搭建起“大交管”2.0版建设的“四梁八柱”。

“在东港区综合调度协调中心运行‘走出去’模式,全面对接重点码头企业;在西港区运行‘请进来’模式,凝聚18家港口共同体单位发展合力。”张家港海事局水上交通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宗才介绍,“再加上保税区综合调度协调中心,实现了海事监管服务全面覆盖产业码头群和重要通道。”

在协同治理模式下,聚焦“陆海空天”,集成雷达、AIS、CCTV、AR技术、4G专网执法设备等,打造四维数据抓取底座,海事人员在“大屏上”“船艇上”“手掌上”随时调用多源数据,实现“看得见、连得上、传得回”。

——在实践运行中答好题,推动提质升级。

得数据者得先机。张家港海事“数”尽其用价值化,开发港航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将数据优势转化为决策优势,实现了船舶交通组织由港内迈向全域,从“重复指派”向“统一调度”的转变。

“原先船舶进江,航行时间不可控,调度也不精准。船舶早到了,就要等泊位,锚地又紧张;晚到了,泊位就提前闲置,码头周转效率较低。”张家港海事局船舶监督处副处长于健说。

“大交管”运行以来,组织指挥效能深度释放,服务888艘次CAPE型船舶“直进直靠、直离直出”,大型船舶周转率、码头使用率提升约30%,诚信船舶查验、通关效率提高近20%,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近13.32亿元。全程采取经济航速进出港的受限船舶达3482艘次,平均每艘船舶待港时间节约2.5小时,减少碳排放近1万吨。

同时,风险管控能力显著增强。该局实体化运行“大交管”风险管控中心,联合航运院校和科研团队,建立“人、机、环境、管理”风险指标数据库,研发“风险管控”系统,动态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分布图,初步建成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建立安全监管责任倒逼机制,实施“三级”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局领导综合检查、高级主办专家检查、职能部门职能检查),排查10类36项风险清单,推动14项隐患整改销号。

审题、破题、答题,张家港海事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工作由试点到示范、从出经验到出标准。下一步,该局将紧紧围绕“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主线,高质量打造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运行“大交管”区域协同机制,建设水上交通一体化组织指挥体系,不断推进海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