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正文

【全球聚看点】这个总工有点儿“轴”

2023-02-27 18:51:59 来源:中国水运网

提起中交三航局(简称“三航局”)株洲清水塘项目部的副总工刘小港,认识他的人都会说到一个字——“轴”。对于这个评价,刘小港并不排斥,“没有点‘轴劲儿’,怎么能干好工作。”刘小港笑着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因工作性质的原因,刘小港每天都在和精度是毫米级别的问题较劲,哪怕是工作上的一件小事,他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正是凭着这股“轴劲儿”,刘小港攻克专业技术难题不计其数,先后完成专业技术论文汇编10余篇,完成省市级各项QC项目近30项。

事事“较真”保工期

随着项目推进,由三航局承建的第一座大跨度中承式钢桁架拱桥—清水塘大桥进入了悬臂拼装的关键阶段,大型临时扣挂系统开始第一道扣背索的张拉施工。此时,进度和安全成了悬在项目团队心里的大石头。

在准备阶段,团队将整个张拉过程按照50%和100%两个阶段进行划分研究,为了确保首次张拉的顺利进行,刘小港带领技术团队召开10次不定时的集中研讨会一步步明确了张拉流程、工序安排并编制作业指导书。

但因为是第一次张拉,为确保万无一失,刘小港又开始“犯轴儿”了。株洲的天气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早晚温差最大可达15摄氏度,是个棘手的变量。在理论策划准备充分的提前下,为规避高温对钢绞线的应力值测算的影响,刘小港起早贪黑地在近90度垂直、近80层楼高的扣塔上爬上爬下,进行了496次数据的实地取样,并制定了5套备选方案,只为给张拉过程做好多重保险。

经过360个小时漫长的准备,随着对讲机传来“最后一根钢绞线已按照既定力值和程序完成张拉。”神情紧绷的刘小港,在这一刻终于长舒了一口气。首次张拉共耗时24个小时,比计划时间整整提前了24个小时,提振了项目部实现“工期紧、保通车”目标的信心。

提起刘小港的准备工作,现场施工负责人李龙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这次能提前一天,全在刘总工的预料之内。不愧是被协作队伍叫做‘鬼见愁’的人”。

“斤斤计较”铸精品

说起“鬼见愁”并非刘小港不讨喜,而是大家对他高标准、严要求工作态度的肯定。

对待施工问题刘小港始终保持着“斤斤计较”的态度,在大桥各个杆件的安装他都亲自验证,确保精度控制在3毫米、钢筋间距控制在3毫米等等。丰富的现场经验和一丝不苟的态度让他练就了对“火眼金睛”。外加“技术底线不放过、技术难题不放过、技术细节不放过”的三不放过原则,让现场施工的协作队伍对他是躲着走,“‘差不多’这三个字,在刘总这里完全行不通”。

早在2013年,刘小港参与兰新高铁轨道精调数据的施工作业,当时,因精调数据库庞大,每次选取一个数据无异于大海捞针。虽说那时的刘小港刚入职没多久,更没什么工作经验,但凭借着肯定有简单方法的“轴劲儿”,经过近3000次测算便与团队自创了“网格状”的数据统计模式。

通过不断优化数据记录及查询途径,再结合现场施工进度,根据责任区进行划分明确板块负责人,形成了“一对一”的数据统计形式。在严守数据准确性的同时,使得方案得到模板性的应用。

这套数据处理方式从根本上提高了精调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在清水塘项目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为整个项目施工进程按下了“快捷键”。

“严苛”育才埋“火种”

“问题在现场,答案就会在现场,坐在办公室是想不出来的!”工作中,刘小港带徒弟也是轴字当前,面对问题绝对“不留情面”。

凡是现场有情况,他都会叫上新员工一起实地查看。起初有些新员工嬉皮笑脸地找借口推脱,就会被刘小港厉声训斥,最后只得老老实实跟到现场去。一到现场,刘小港就像一台上足了发条的机器,从早转到晚。别人都说他这样会把小伙子儿们都吓跑的,刘小港却“不以为意”。

在刘小港“轴劲儿”的影响下,徒弟肖泽振在工作中也逐渐有了点“执拗”的味道。肖振泽也会像他师父似的面红耳赤地与协作队伍据理力争,反复确认钢筋间距问题。看着这一幕同事们都说:“真不愧是刘小港的徒弟。”

在日常的工作中刘小港是良师,在生活中更是益友。他会陪同徒弟去医院处理伤口、会在深夜加班时为徒弟泡上一碗泡面……。浓厚的师徒情也成为其他人调侃二人的玩笑,只是每每开起这个玩笑空气中总弥漫着丝丝“酸味”。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是刘小港对于后辈培养的理念。他从不吝啬,但他也会开玩笑地说:“做我徒弟也不容易,得受得住这股‘轴劲儿’”。

刘小港坚信,作为一名工程人对施工难题“犯轴”、对施工细节“较真”、对培养徒弟“严苛”,是对自己、对企业、对群众交出的最满意的答卷,未来的他也将继续秉承着这股“轴劲儿”砥砺前行!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