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正文

“信息服务+创新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添新翼

2021-10-29 12:00:34 来源:中国水运报

2628.8公里长江、518公里汉江、388公里赣江、231公里信江、32公里金沙江、32.5公里京杭运河、175公里济宁运河、378公里澜沧江……

2021年,长江电子航道图“干支联动”全面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电子航道图携手“数字航道”,从长江干线延伸到了支流,从长江走向了全国,信息服务与创新发展激发了长江航道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力。

拓展“干支联动”

推动协同发展

“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通支流”的12字方针,在电子航道图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上游,长江与金沙江;中游,长江与汉江;中下游,长江与赣江、信江……

从2017年12月至今,长江航道局聚力公益服务,实现了电子航道图在长江干线2628.8公里主航道的全面覆盖,电子航道图APP用户数量达到12万人,使用电子航道图的船载终端超过2万台,相关航运企业、管理单位、研究机构等达到500余家,服务访问量达到600万人次。

电子航道图的航道服务范围由“各管一片”提升为“干支联动”。汉江、赣江电子航道图全面接入长江航道图APP,数据覆盖支流高等级航道里程1045公里,并与长江电子航道图无缝拼接。用户在长江干线、赣江、汉江航行过程中只需一个手机APP,就可以“一图在手、畅行无忧”。

长江干线水富至宜宾段32公里电子航道图建设已基本完成,打通了长江干线电子航道图“最后一公里”,推进了四川省航运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了航运在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中的作用。

长江电子航道图的“干支联动”为黄金水道航运效益带来了显著提升。据测算,通过电子航道图的推广应用,长江航运水路货物运输量年均增幅2.75%、水路货物周转量年均增幅4.88%、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幅达0.57%、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幅8.90%、船舶平均净载重量年均增幅7.74%,有力支撑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先长江、后全国”。目前,长江航道测量中心京杭运河济宁段电子航道图项目签约在即,京杭运河苏北段、澜沧江的电子航道图制作项目也在积极跟进中,“长江方案”已经推广至全国。

数字航道、电子航道图的“干支联动”“协同发展”,得益于长江航道局多年来的科技创新驱动。

立足国家战略

科技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创新很重要,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长江航道人用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进一步了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十三五”期间,长江航道局立足国家战略和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航道公共服务需求,面向航道养护生产实际,围绕航道服务化、生态化、智能化、品质化水平提升,开展了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显著实效。

这是一系列科技创新的“先手棋”。长江航道局主编的《内河电子航道图技术规范》等13项国家及行业标准获正式发布,涉及电子航道图、数字航道、航道养护、航标维护等诸多方面,在规范推广电子航道图生产制作与信息服务技术等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

长江“黄金航道”整治技术研究与示范、内河航道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研发及示范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无人航道测量船推广与应用等交通运输部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为武安段等大型航道整治工程生态化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在数字航道、电子航道图的建设与应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北斗、无人机、无人船、新能源船舶、智慧工地等在长江航道干线全面试点广泛应用,实现了航道工作船舶北斗船载智能终端全覆盖。BIM+GIS、视频监控在长江干线航道的运用,初步形成“空天地水一体化”的现代化测绘网络布局。

第三代航道遥控测量船、磁吸式航标灯、多功能机械手等自主立项研究;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维护服务机制、深水航道边坡自然水深利用方法、疏浚土综合利用等自主创新研究,创新了长江航道养护装备、基础设施、养护手段与管理技术模式,加快了航道养护由传统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科技成果数据。长江航道局《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获2019年国家科技特等奖,《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通航运行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6年国家科技二等奖,《长江黄金水道扩能工程关键技术及应用》等3项成果获行业科技特等奖,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获国家金奖、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获鲁班奖。

建立创新体系

打造创新高地

“对长江航道来讲,我们的主责是公共服务,主业是航道建设运行养护,科技创新就要紧密围绕这两个方面来开展。科技创新搞得好不好,一要看是不是让公共服务更优质,二是要看是不是让航道职工更幸福。”这是长江航道局局长曹江洪的初心,也是全体长江航道人的使命。

“十四五”期,长江航道人将以“三院两中心”——长江重庆航运工程勘察设计院、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长江航道测量中心、长江航道整治中心为科技创新主体,大力推进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长江航道高质量发展,形成可推广、可复制、有实效的成套方案。

开发航道智慧服务技术。全面总结长江航道信息化发展经验,面向打造一流航道公共服务的目标,研究面向用户友好体验的航道智慧服务技术架构,完善航道多要素感知和多源信息快速生产、更新技术,突破数据赋能下航道条件预测预报预警技术,研发新一代电子航道图,全面提升航道信息服务效能,促进航道水深资源的充分、高效利用。

突破航道绿色发展关键技术。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研发生态型护滩、护底、护岸、坝体等,探索上游生态清礁技术,创新航道疏浚土综合利用技术,提炼和深化传统航道整治技术,推广应用生态修复技术;推进航道养护用能结构、用能方式、能耗效益的变革与升级;积极探索生态环保材料、免维护型材料在航标、浮具和船舶设备保养工作中的应用,提高航道养护的含金量与含绿量。

研发航道精准养护关键技术。研发新型航标,推广应用虚拟航标和无人值守智能信号台,推动航标从视觉化、物标化的传统助航体系向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助航体系转变;遵循“整疏结合”理念,完善并推广重点水道常态化跟踪观测分析机制,提升航道养护质量和技术保障能力,全面保障航道畅通;开展整治建筑物维护类专项研究,提升航道整治建筑物维护预见性和维修精准性。

推广现代装备技术。加强纯电力、LNG等清洁能源、机械化设备、现代测绘装备、智能船舶、绿色船舶等新技术应用,推进船舶装备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优化航道维护船舶体系、船舶配置结构和总体布局,提升航道养护服务保障能力。

永远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攀登者!到2035年,长江航道人将建立布局合理、机制完善、资源充实、成果丰硕、保障有力、成效突出的长江航道科技创新体系,成为内河航道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高地,全面支撑畅通、安全、优质、智慧、美丽的现代化长江航道建设。

关键词: 信息服务 高质量 添新翼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