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正文

携手打造内河水运绿色发展示范区 长航局、中国船级社共推长江航运绿色生态发展合作协议3周年纪实

2021-10-29 15:00:06 来源:中国水运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视察时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交通运输部出台了《关于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航运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船舶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2018年10月,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以下简称“长航局”)与中国船级社(CCS)在武汉签署“共同推进长江航运绿色生态发展合作协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江重要讲话精神,在迈向新征程的道路上,携手发挥长航局一体化管理和CCS技术研发领域的优势作用,促进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服务航运强国和交通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滔滔江水日夜奔流,把丰饶的物产幻化出夺目的光芒,释放着中国发展的巨大能量。3年来,长航局和CCS在创新中寻求机遇,在发展中主动作为,聚焦新技术、新能源、新船型、新产品、新标准取得显著成效。累累硕果的背后是规划引领的履责于行,是众志成城的统筹推进,更是锚定目标不放松的阔步前行。万里长江“绿意”奔涌,内河水运绿色发展示范区的蓝图日益清晰!

新技术

创新引领 遍地生花

绿色最能检验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最能彰显长江母亲河的颜值。为了长江母亲河的永续发展,创新引领厚植发展优势,他们用心交出了一份绿色答卷。

一直以来,如何安全、高效地处置船舶尾气、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油污水以及化学品洗舱水等船舶污染物是母亲河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防治船舶污染长江水域环境“十项严格”措施》的出台,污染物上岸处置“最后一公里”有了对症“良药”。与此同时,“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的上线试运行实现了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全链条监管的全接收转运上岸处置,也标志着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治理形成了数字监管、线上服务和多部门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据介绍,原油和成品油的蒸发损耗出现在从油田至炼厂、销售部门及用户的整个储运过程中,油品蒸发损耗的危害性很大。液货船安装油气回收装置适应了环境保护的要求。

守住青山不放松、护好绿水不辞难。科学的思路带动新技术在岸电产品检验及船舶岸电改造取得实效。CCS对江苏新航、江苏健龙、上海ABB等20多家公司的岸电箱、连接器、岸电接插件等产品完成检验发证。长航局组织开展三峡坝区岸电试验区建设,会同CCS制定三峡游轮岸电系统船载装置改造技术要求,明确了单舷、两舷、跨船三种供电方案以及旅游客船改造技术方案,协调完成了三峡坝区客运码头岸电供电设施建设。长航局、CCS合力推进三峡坝区岸电实验区建设,长江干线54艘旅游客船、三峡趸902、三峡趸903等多艘工作、工程及公务船完成岸电改造,保护了长江生态环境,助力绿色航运发展。

“防患于未然,捉矢于未发。”通过开展水上溢油或危险化学品水上运输泄漏应急处置、危险化学品及有毒蒸气泄漏扩散等关键应急处理技术、方案研究,日趋成熟的联合应急响应体系为长江筑牢了绿色防线。

新技术优势展现在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各个环节,正是在这些新技术的支撑下,长江航运从终端污染防治向整个生命周期的系统防控转变。

新能源

环境友好 绿色崛起

如果说,每一份成绩的背后,是满载期望的把脉引航,那么流淌在碧波间的“绿色基因”让低碳环保的高质量发展乘风起航。

长航局、CCS大力促进新能源在船上的推广应用。清洁新能源、新动力技术成为航运业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LNG(液化天然气)由于安全、清洁、经济的优点,成为减少船舶污染的重要动力燃料,从而有效提升长江及各支流水系航道的环境质量,真正实现“绿色航运”。

激发新活力,培育新动能。沿江LNG加注站点、LNG罐箱、内河LNG运输船等项目的布局、建设、检验和营运逐步完善,加快了“气化长江”工程实施。LNG全产业链技术应用,及相关规范标准体系在实践中日益完善。通过开展LNG加注、LNG运输、LNG燃料动力船舶带气通过三峡船闸等关键技术研究,CCS武汉规范所研发的全球首部《天然气燃料动力船舶规范》《液化天然气加注趸船规范》《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兼作浮式储存装置实施指南》《内河绿色船舶规范》,以及荣获国际标准化组织突出贡献奖的《ISO 21593:2019液化天然气加注接头标准》等,为全球航运发展贡献长江智慧、提供长江方案,加速推进长江航运早日成为世界内河航运的创新者、示范者、引领者。

3年来,获得LNG相关系统和产品的检验、认可和证书的厂家和产品数量显著提升。CCS对成都华气厚普、河柴、荆门宏图、中船瓦锡兰等10多家公司或生产厂家进行了工厂认可,相关产品的型式认可或检验发证,为船舶LNG配套系统或产品的供应及“气化长江”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通过开展LNG、锂电池、岸电、氢燃料等在船上应用的关键技术、风险分析、配套政策等研究,形成《纯电池动力船舶检验指南(2019)》《关于推动氢燃料电池在船舶上应用的工作建议》《氢燃料动力船专项研究验证实施方案》,发布了“船舶电池动力安全性行业分析白皮书”、《关于LNG动力船试运行通过三峡船闸相关事项的通告》,开发了LNG加注定量风险评估软件,提出了LNG罐箱船舶运输操作程序,双方联合业界研究编制了《三峡坝区岸电建设试验区技术方案》,协助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等研究编制《三峡坝区岸电建设试验区政策》等6部岸电标准、技术方案以及政策等,大力促进了长江航运新能源的推广应用,健全了新能源规范标准和政策。

新船型

持续优化 扬帆奋进

船行江上,见证变化。以绿色船舶建设为抓手,通过推进船型标准化建设、改造淘汰落后老旧船舶,船舶升级换代为长江沿线注入无限活力。基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船舶的“含绿量”与“含新量”为一江碧水奏响充满生机的乐章。

悠扬的汽笛声将记忆拉回2020年6月23日,这天,国内首艘获得“绿色船舶-3”等级全电动游览船“君旅号”在百年老码头武汉关启航。

该船是目前国内首艘装载大容量锂电池的全电动客船,也是国内首条采用微型吊舱推进器,可容纳300客位的全电动船舶。一小时的航程里,全新的“绿色体验”,对长江观光旅游的服务标准将起到标杆引领作用。

3年来,长江干线多地纯电池动力绿色环保节能游览客船研发建造,公务船建造试点采用纯电池动力,绿色船型研发迈上“加速度”。

万船汇聚,物流通达。在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海运大通道“T”形交汇处,江海联运为长江这条巨龙画上的“点睛之笔”。2018年12月18日,江海直达1140集装箱示范船“汉海1号”的首航对航线、码头进行了一场颠覆性的革命。

船东安徽大禹航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常涛在运行一个月后算了笔账,相较于原来的600标箱,1140集装箱示范船“汉海1号”每个标箱省油35%,碳排放减少40%以上,每个航次净利润增收7万元。

以市场为导向,将长江黄金水道打造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要道。截至目前,江海直达散货、集装箱运输基本实现系列化, 5艘武汉—上海1140TEU江海直达集装箱船、2艘岳阳至洋山航线的江海直达650TEU集装箱船、2艘武汉—日本关西500TEU江海直达集装箱船、2艘124TEU江海直达集装箱船、2艘120TEU江海直达集装箱船、1艘2万吨级长江中下游—宁波舟山散货江海直达船、4艘万吨级武汉—舟山散货江海直达船等陆续建成投用。

随着绿色运输组织方式的不断提升,如今,具有“宜江、适海、先进、经济”等特点的系列江(河)海直达船型日夜奔流,这种便捷高效的运输方式为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载满乘客的“世纪荣耀”号,是获CCS认证的第一艘绿色和智能能效的内河游轮,也是长江上第一艘取得EEDI(能效设计指数)证书的船舶。

令人惊叹的是,不仅仅是两岸的美景。较之以往的邮轮,这艘采用电力推进的绿色船舶,成功实现了餐厨垃圾干湿和油水分离,所有污水到港回收处理,船上的大型环保处理设备能满足800人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实现了真正意义的“绿色之旅”。

新产品

智慧赋能 大有可为

按照“数字长江”的要求,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长航局、CCS推广船舶北斗终端、探索建立船舶智能监测数据平台、推进水上洗舱站点布局建设,靶向发力,守护一江碧水长流。

为长江筑牢“绿色底盘”。北斗系统在航运方面应用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其提供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对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是推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迫切要求。

通过持续开展北斗试验机构认可、并对北斗应急示位标、北斗导航系统接收机、高精度北斗智能船载终端等北斗船载终端产品进行检验发证,有力促进了北斗在船舶上推广应用。

精准的位置服务、便捷的导助航服务、可靠的短报文服务……北斗系统的每一项功能,单看是“独门绝技”,智慧赋能下,这份“攥指成拳”的合力,共同筑起长江绿色和安全防线,让突发情况得到及时的响应。

目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主体已完工,长江干线运输船舶北斗终端应用规模逐步增长,长航局系统公务车船、航标实现了北斗应用全覆盖,安全监管和导助航服务效能明显提升,有力保障了长江生态和船舶航行安全。

为长江增添“绿色保障”。智慧赋能是一场效率革命,让一切突发状况能够得到及时的响应和解决。智能监测数据平台如同“千里眼”“顺风耳”,“互联网+”风口上的监测犹如一日千里。

在对已有船舶能效数据库进行升级换代的基础上,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涵盖长江干线全部船舶,集能效、能源、资源、排放等数据收集、整理、计算、分析、监测及管理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将实现全过程闭环监测和环保大数据监控,打通服务绿色长江的“最后一公里”。

为长江增添“绿色砝码”。水上洗舱站是清洗船舶液货舱的专用场所,包括码头、洗舱设备和洗舱水接收、处理或转运设施等,最终实现洗舱水规范化管理,防止洗舱水直排入河入江、污染水域,是防治船舶污染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水上洗舱站建设按下“快进键”,随着宜昌长江化学品船舶洗舱站、武汉青山化学品船舶洗舱站、长江江苏段5座水上洗舱站建成投运……长江沿线12个水上洗舱站、30余座污染物转岸码头基本建成,为长江保护增添了屏障。

新标准

科学规划 协同高效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着长远,谋实效;出新招,出硬招,多措并举助力航运绿色发展不断完善升级。

方向既定,纲举目张。

建立长江航运绿色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形成内河航运绿色生态发展的新理念,建立涵盖船舶资源循环利用、绿色技术及清洁能源应用、温室气体及污染物排放控制、生态环境友好的绿色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内河绿色船舶规范》2020版,并于2020年2月1日生效,为长江船舶升级换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完善船舶水污染物排放规范法规。

——编制完成《内河危险化学品洗舱趸船法定检验技术暂行规则》,将控制水域污染的GB3552-2018标准的主要试验规程以及生活污水排放指标、400总吨以下新建货运船舶具备污染物收集储存设施、600载重吨以下新建油船具备双壳等要求纳入《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9版,完善规范法规;协调推进满足GB3552-2018标准的船用环保设备(如生活污水处理器)的生产、检验和应用,为长江船舶绿色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完善和实施船舶大气排放标准。

——将《船舶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一、二阶段)》(GB15097-2016)标准要求纳入《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9版,完善规范法规标准;协调推进满足GB15097-2016标准船用发动机的生产、检验和应用。

精心布局、谋定后动,上千个日夜耕耘,让力量汇聚成一幅幅向上的图景。

——船舶标准化程度大幅提高。配合交通运输部完成了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研究,推动将其上升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截至2020年10月,三峡过闸船舶标准化率已达90%。

——船舶安全技术性能明显提升。船型标准化政策实施期内累计拆解改造老旧船舶5万余艘,长江水系内河货运船舶平均船龄下降5年左右,船舶事故四项指标全面下降。

——船舶绿色环保水平持续提升。完成2.12万艘船舶生活污水防污染改造,淘汰700余艘单壳化学品船和600载重吨以上单壳油船;更加节能环保高效的大长宽比三峡船型、LNG动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等新船型、新技术、新能源得到推广应用,支持建成投用三峡船型185艘,新建LNG动力示范船125艘,改建70艘。

风物长宜放眼量。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凸显出创新在推动转型升级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引领作用,对绿色航运发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长航局和CCS将坚决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努力推动形成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船舶、清洁运输良性循环的绿色发展方式,大力构建协同高效的现代化行业治理体系,以交通强国建设为统领,凝聚合力推动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示范区 内河 长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