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正文

蔚蓝使命 砥砺奋进 ——南京海事局全要素水上“大交管”试点建设工作纪实

2021-11-10 15:00:25 来源:中国水运网

深秋时节,碧波荡漾的扬子江上百舸争流、天朗气清。

“第一快反处置中心,长江二桥水域有一艘失去动力的小型艇筏正在主航道漂航,请立即组织救援!”夜幕下的南京海事局水上交通管理中心(简称交管中心),值班员李炫辉像猎鹰一样紧盯着辖区视频监控平台,用甚高频无线电话向新生圩海事处发出指令。新生圩快反执法单元迅即出艇,8分钟即将4名遇险人员全部营救……这一幕,是南京海事局自今年8月全面运行全要素水上“大交管”体系以来,成功处置水上险情的其中一个案例。

船舶智能卡口系统

南京海事局是全国海事系统全要素水上“大交管”首批试点建设单位。今年2月,他们闻令而动,按照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江苏海事局相关要求,以“共建共治共享”和“信用+智慧”理念为先导,聚焦一流海事监管与服务目标,紧贴辖区实际,制定了《南京海事局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简称《方案》),并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全力推进《方案》落实。截至目前,“多维感知、高效协同、智能处置、优质服务”的现代化、智能化水上交通动态管控新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多维感知

消除辖区水域监控盲点

为从根本上解决水上监控目标“看不见、听不到、传不回”的问题,南京海事局按照“陆海空天”“港航一体”全要素水上“大交管”示范建设要求,投入560多万元,会同科研单位,开启了“水上慧眼工程”:在扬子江头苏皖交界水域、宁镇扬交汇水域和5个通江河口的11个点位,加装4K黑光枪机、热成像枪机、400万像素黑光球机、AIS接收机、一体化高速成像单元、红外爆闪、中型激光云台、慧眼主控等先进感知设备;基于船舶高清抓拍,运用字符识别、图像大数据检索、深度学习等技术,研发了具有船舶细节影像获取,逢过必知,看得清;船舶身份多维感知,慧眼识船,认得准;船舶特征识别及行为分析,精准画像,辨得明;船舶影像结构化,一船一航一档,找得到等功能的“船舶智能卡口系统”,通过主动、精准感知船舶身份、尺寸、空重载、类型、货种、局部特征,对进出辖区船舶流量进行动态分析,全过程高清可视化跟踪重点船舶,通过自动识别、预警、抓拍浮吊船、渔船、涉海运输内河船、3000吨以上重载装砂内河船以及未悬挂国旗、AIS未开启、船名标识不规范、偏离航道、闯入重点水域(锚地、桥区、施工区、饮用水源地)船舶等方式,为水上“大交管”提供了强有力的感知支撑,达到了重点船舶智能识别、异常行为智能预警、显性违章智能取证的目标要求。

9万吨船舶靠泊南京港

为织密织牢“全水域覆盖、全数据集成、全链条延伸”的船舶动态监控网,南京海事局精准发力,先后整合既有CCTV资源,新建4个雷达站,添置11架无人机,16艘海巡艇全部安装北斗智能终端,“船E行”和单兵执法记录仪提档升级。

高效协同

提高体制机制运行效率

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以机制重塑性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南京海事局按照“两级三层”水上动态执法新模式改革工作要求,整合海事动态监管职能和海事执法资源,优化执法业务流程,实现人员融合、事权融合、指挥融合、感知融合、保障融合;以现有信息化系统为基础,构建集两级中心分级监控、“水陆空”立体巡航、跨区域跨部门动态执法联勤、交通组织联动、应急处置协同为一体的“1+6+29”水上执法新模式,实现动态执法高效、交通组织有序、应急处置快捷。

——“1”是指1个水上交管中心。整合现有指挥中心、船舶交通管理中心、水上搜救中心办公室、长江港航综合协调指挥中心以及相关业务部门动态执法职能,成立具有水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现场综合执法指挥协调、信息流转处理、交通运行监控、港航综合协调、大数据分析研判和辅助决策等功能的南京海事局交管中心,作为对内对外指挥协调的中枢。主要任务:负责全要素港航信息汇聚和集成应用,规范和指导全局全要素水上“大交管”运行工作的“五个统一”。即,水上交通秩序统一监控,执法动态任务统一派发,水上交通组织统一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统一调度,海事综合服务统一供给。

——“6”是指6个快反处置中心。全辖区共设6个快反处置中心,作为动态执法快速反应的支点。主要任务:负责本辖区港航信息集成应用、水上交通秩序分级监控、交管中心执法任务接收、辖区动态执法任务生成和指派等,督促检查快反执法单元日常工作运行。

——“29”是指29个快反执法单元。局海巡执法支队成立1个空巡执法单元,每个海事处成立1个陆域快反执法单元,每个海巡执法大队成立2个水域快反执法单元,作为动态执法快速处置的末端。主要任务:接受交管中心和快反处置中心指挥调度,负责辖区水域和陆域现场巡查、动态执法任务和交通组织实施、应急搜救、联合行动等工作。其中,空巡执法单元配备无人机,搭载红外相机、夜视仪、尾气检测、远程语音广播等设备,实现非接触式“空基”动态执法感知。

为确保“1+6+29”水上执法新模式高效运转,机关各业务部门负责将动态执法任务需求提交局交管中心,指导工作任务执行,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效果评估;综合保障部门负责相关的人、财、物保障。

为快速发现、快速处置水上险情,南京海事局推行“一线工作法”,创造性地将VTS雷达信号接入各快反处置中心,通过自主监控、自主研判,实现由“被动接警”向“主动预警”转变,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局”;科学运用船舶、港口、货物、引航等各类数据信息,加强对交管中心任务流转、快反执法单元情况反馈等多元信息融合比对,高质量、不间断地为船舶航行安全提供权威的海事服务信息,为海事智能化管理和水上交通风险的预测、预判、预警等功能提供支撑,实现现场执法由“人盯死守”向智慧监管转变。另外,他们还建立了“1020”(快反执法单元10分钟出警,20分钟全域抵达)应急处置机制,最短时间、最大限度地将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智能处置

提升水上安全监管效能

在南京海事局交管中心全要素水上“大交管”系统平台上,通过智能处置违法行为的情况一目了然:

8月17日20时30分,交管中心值班员利用视频监控对辖区锚地船舶开展日常巡检,发现一艘韩国籍危化品船舶疑似将货物管系的不明液体排放入江。对此,值班员果断处置:立即指派无人机空巡执法单元前往事发地巡航、取证;在船舶信息模块上,迅速查阅该船舶文书及相关工作记录资料,并指派本局船舶安检实训基地的资深专家与涉案船员进行电话核查,进一步完善证据链。最终查明:这是一起严重违反《长江保护法》的违法行为。究其原因,是涉案人员抱有“疫情防控期间,海事人员不会登船检查,将洗舱水偷偷排放入江也不会被人发现”的侥幸心理所致。

9月2日14时48分,龙潭海事处快反处置中心值班员通过视频监控对进入辖区的船舶开展日常巡检,发现一艘未按相关要求绑扎系固、存有较大安全隐患的集装箱船舶进入辖区。此时,值班员立刻警觉起来,迅即查阅该船航行轨迹和进出港报告信息,并用短信方式提醒船方落实相关安全措施。

9月3日17时07分,交管中心“船舶智能卡口系统”的屏幕上跳出了一条预警信息。值班员立即将这一信息导入“船舶智能监控与指挥系统”确认:乌江河口水域有一艘下行的“苏邮XX”号轮偏航进入上行航路。值班员立即用甚高频电话向该船呼话,但多次呼叫均无应答。而此时正有多艘大型船舶上行,稍有不慎就有碰撞的危险。面对此情,值班员一方面迅速发布信息,提醒过往船舶加强瞭望,关注“苏邮XX”号轮动态;另一方面指派梅山海事处快反执法单元海巡艇立即赶往现场维护交通秩序……6分钟后,险情化解。经调查,此险情是因驾驶员疲劳过度、打瞌睡所致。

9月6日3时20分,交管中心值班员利用视频监控对辖区锚地船舶开展日常巡检,发现有一艘外轮左舷外侧甲板灯光模糊、闪烁,且船舷上疑似有人走动。将图像拉近、放大辨析:外轮左舷有一艘不明小船搭靠,正在过驳作业。为探明原因,值班员立即通过甚高频电话与该外轮联系,但对方未应答。随后,又紧急联系该轮代理,并指派龙潭海事处三江口快反执法单元迅速赶往现场。3时36分,不明小船突然驶离外轮进入下水航道快速航行。“盯住这条小船,不能让它跑掉!”值班长向值班员下达了指令。但因不明小船无AIS信号显示、雷达回波微弱、航速快、航向不定,对其持续跟踪和定位极为困难。为尽快捕获不明小船,值班员通过甚高频电话,请求附近过往船舶协助确认并报告小船实时位置……经多方努力,不明小船被成功拦截,并揭开了神秘面纱——不明小船是“长欣货X”号内河船,私自搭靠马绍尔群岛籍“爱XX”号轮从事走私活动。

10月11日22时,交管中心值班员通过视频监控,发现“天盛XX”号轮在凡家矶水道搁浅……

“全要素水上‘大交管’信息系统最强大的功能,就是能够对辖区船舶全掌握、可视化,对重点船舶、异常行为船舶能够自动识别、自动抓拍、自动预警和任务自动派送等。”交管中心主任朱庆智介绍。

为实现上述功能,南京海事局在重点水域设置了电子围栏,制定了“三无船”、非法浮吊、渔船、涉海运输3000吨以上重载装沙内河船,以及未悬挂国旗、船名标识不规范、未按规定开启AIS等重点船舶和船舶走锚、误入禁航区、偏航、违反定线制、桥区趟航、交通流异常等行为的识别和处置标准,完善了受限船舶自动核查功能;

融合现有的VTS信息系统,对未按规定进出港报告船舶的智能对比、船旗国检查目标智能选择,并自动记录推送至两级中心;对船舶未按规定悬挂国旗、显示锚泊信号、封舱、尾气监测、布设围油栏等显性违法行为,通过电子抓拍进行智能取证,并智能推送至快反处置中心和快反执法单元进行处置;

建立以信用监管为基础、智慧监管为支撑、“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的新型监管机制,将“信用+智慧”嵌入“船舶智能监控与指挥系统”流程,通过添置惩戒船舶到港自动短信提醒、智能跟踪、现场检查任务自动生成指派、惩戒船舶特殊标识等系统功能和定期梳理更新危化品货主(码头)高质量选船机制惩戒船舶清单等方式,精准打击船舶违法违规行为。

据统计,今年8—10月份,通过全要素水上“大交管”信息系统主动甄别水上违法行为、流转动态执法任务3100余条,已办理2700余条,监管效能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70%,实现了海事执法由“汗水型”、粗放型向智能型的转变,极大地提升了海事监管效能。

优质服务

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

南京,依江而建,因水而兴。自2018年长江出海口至南京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以来,大型船舶频繁进江,促进了南京航运经济发展,但也给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让南京享受深水航道的更大红利?如何保障大型船舶平安、快速地进出南京港?南京海事局在全要素水上“大交管”试点建设中,主动融入和服务南京市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的发展大局,并进行了有益探索。

——聚力“全行业”。联合辖区相关政府部门、港航企业,打破单位间的隔阂壁垒,通过拓展港航综合协调指挥中心成员单位的覆盖面,把港口、引航、交通、航道、货物等服务和监管的行业动能聚集起来,合力打造水上安全命运共同体,推动海事单一监管向全行业、全周期治理转变。

——强化“大协同”。协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统一高效的各类水上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完善水上应急搜救站点布局,统筹提升海事机动力量的数量和质量,强化应急感知、通信和行动能力,加强事故规律研判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全面感知、及时防控、全程追溯;建立船舶进出港统一报告制度,通过多表合一、一次填报、并行发送等方式,满足港口、引航等多方需求,实现船舶“一次报告、全线畅通”;接入长江引航调度系统,实现抵离南京港海轮引航计划全掌握;接入航运公司自主监控系统,推进海事服务全球化覆盖,努力做到“船舶航行到哪里,海事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在江苏海事局的统一组织下,协调上海海事局和沿江海事机构,建立跨区域一体化交通组织协调机制和船舶航行轨迹全周期管理工作机制,将水上交通管理从“进港出港”的点延伸至“起点和终点”全航次周期的线,实现管理模式由单一港区向跨区域协同联动转变。通过港口确认、引航核准、海事把关三方协作的统一调度和重点船舶远程调度以及大型海轮“无计划不进江”、危险品船舶“无计划不进港”、交通组织无缝衔接等超常手段,将长江口至南京港大型船舶的航行时间从40小时压缩至22小时,将散货船通过等级从5万载重吨提升至9万载重吨,保障了各类大型船舶进出江“直进直靠、直离直出”的常态化运行。据统计,今年1—10月份,有800多艘次的大型船舶实施了直航联动,累计为企业节约经营成本约3亿元。

——优化“大锚地”。联合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南京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南京港锚泊调度管理系统”,通过智能化手段,加强对辖区锚地、港口码头、引航等资源的统一调度使用,在规避各类水上风险的同时,科学划定锚泊功能区、锚位,最大限度地提升辖区可锚泊水域资源的利用率,有效缓解了大型船舶进出港数量多与锚地资源紧缺、锚泊困难的矛盾,实现了“管得住、衔接好、效率高、服务优”的目标,得到了港口、船公司、船舶代理等方方面面的肯定。

……

“部海事局、江苏海事局把全要素水上‘大交管’试点建设任务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完成任务。同时,我们还以此为契机,以构建南京海事现代化发展新格局为抓手,大力弘扬‘包容博爱,求真务实,创新创优’的南京海事精神,在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海事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南京海事局局长葛同林信心满满地说。

关键词: 砥砺 交管 南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