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正文

乌江水运再现“通江达海”

2021-11-19 10:30:12 来源:中国水运报

11月16日,贵阳港开阳港区北上长江首航仪式举行,14艘货船运载着6800吨磷矿石从开阳港区洛旺河码头出发,3天航程里将途径瓮安、余庆、思南、沿河后直奔重庆涪陵进入长江,随后磷矿石在涪陵转乘大吨位船舶,经长江一路下行抵达安徽芜湖港。

乌江是长江八大支流之一,也是贵州第一大河,自古以来就是贵州联通外界的航运要道,因其流量充沛、流态稳定,素有“黄金水道”之美誉,其也曾因历史和自然因素断航。此次14艘货船从开阳港出发,是乌江复航后开启的首次大规模全线航运,象征着贵州省乌江水运奏响复兴之歌。

黔渝联手打通“断点”

发源于乌蒙山东麓的乌江,是长江右岸最大的一级支流,全长1037公里。其中,贵州境内长802公里,是贵州第一大江,也是贵州融入长江经济带便捷的走廊之一。

乌江天然落差2100多米,是我国水能资源的一大富矿。为开发水能资源,乌江干流梯级开发规划建设12个大中型水电枢纽,其中9个在贵州境内,3个在重庆境内。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渝怀铁路建成通车,以及乌江构皮滩、思林等水电枢纽建造之初没有同步建设过船设施等因素,乌江干流航道一度处于分段通航状态,“通江达海”被中断。

为打通乌江到长江的“黄金水道”,近年来,贵州省和重庆市不遗余力推进乌江航道的建设工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效。

2014年初,贵州省启动水运建设三年会战;2015年,乌江渡以下在建水电枢纽通航设施、构皮滩翻坝运输系统工程建设完成;2016底,乌江贵州段实现全线复航;2018年,构皮滩水电站通航设施工程建成,乌江干流通道“最后一颗纽扣”被解开,贵州“一船出省,北入长江”的梦想再度实现;2020年6月,贵州省交通运输厅与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就乌江航道通航设施运行维护管理达成协议,标志着乌江水运发展进入新阶段。

为促进乌江航运全面复苏,今年4月,乌江干流梯级开发规划的最后一座梯级——位于重庆市武隆区的乌江白马航电枢纽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预计于2031年完成三期全部工程。建成后,将渠化乌江航道45.3公里,航道等级由原来的Ⅴ级提升到Ⅳ级,500吨级船舶可从贵阳的开阳码头依次通过构皮滩、思林、沙沱、彭水、银盘、白马等枢纽工程,直航涪陵进入长江,将大大促进贵州省及重庆市水路运输发展,同时也标志着乌江干流开发治理基本完成。

航运复兴振奋人心

“乌江水运复兴,确实是件振奋人心的好事!”不少航运企业公司负责人都表示:“真是梦想照进现实,以较低物流运输成本实现‘黔货出山’再也不是梦。”

根据开阳县交通运输部门对物流运输成本的初步测算:从贵安新区经贵阳港开阳港区至苏州港,如果走公路运输,运距1838公里,运价为2205.6元/吨;走铁路运输,综合运距2044公里,运价为342元/吨;走水路运输,从开阳港经乌江至重庆涪陵,再经长江至苏州港,综合运距3005公里,运价为244.85元/吨,水路运输比铁路运输节约97.15元/吨,比公路运输更是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水运成本低是吸引大宗商品选择水路运输的最大优势。与此同时,乌江沿线也有大量的适水货源,磷化工产业带、装备制造业产业带、能源产业带已有相当规模。

如此次14艘货船运载的6800吨磷矿石,就只是开阳港广阔航运腹地市场的“冰山一角”。贵阳港开阳港区是黔中经济区和贵阳市通江达海的唯一港口,是贵州省水运大通道北入长江的门户,也是贵州省连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区的“桥头堡”。

开阳港区直接经济腹地(100公里辐射范围)共涉及贵阳、遵义等7个地区近30个区(县)市。黔中腹地水运货源丰富,仅开阳县磷矿存储量就有十多亿吨,全县有规模以上磷煤化工企业55家,预计到2025年仅县内磷化工产业大宗货物转运量就可达2100万吨。随着贵阳、贵安加速构建黔中城市群经济体量大能级都市圈,黔中地区矿产、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急需大能级物流通道支撑外运,贵阳、贵安新区、遵义等地电子元器件、资源深加工和装备制造等产业更需采用水上集装箱运输。

此次开阳港区北上长江首航仪式顺利举行,标志着黔中地区的水运门户已经打开,为“黔货出山”开辟了新战略通道,为“产业互联”提供了新路径,为“强省会”行动注入了新发展活力,也为开阳加快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支撑。

乌江水运未来可期

水运复兴,离不开航道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充足的水运货源市场,更需要相关交通部门对水运市场的悉心培育和正确引导。

日前,两艘500吨级散货船“航电609”“航电611”在贵州省德江县共和港口顺利吉水,截至目前,贵州省今年吉水500吨级船舶共达11艘。据了解,这正是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及省地方海事局全力推进水运市场培育的重要举措。

为让乌江“黄金水道”重现繁华盛景,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地方海事局积极协调各方,重点聚焦提升乌江水运运能、形成规模运输、助力“黔货出山”、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做文章”。通过一年来的市场培育和国企引领作用发挥,目前已投入到乌江水上运输的企业10余家,船舶达35艘,形成规模单趟次运力2万吨。

今年4月召开的2021年贵州省水路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还提出,为深入推进乌江水路运输市场的培育力度,贵州将实施水路运输振兴工程,推动出台船舶建造补助政策,大力增加动力,引导将公路中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转到水运。探索推进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发展水路运输新方式。加快与沿江大宗货源企业合作协调,引导基础能源、新型建材、现代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向沿江布局,依托乌江连接长江、南北盘江—红水河连接珠江优势,实现“黔货出海”,加快港口码头“园区化”规划布局,打造乌江、红水河流域煤电磷、煤电铝、煤化工、煤电钢、石材产业经济走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水运市场不断繁荣。

记者了解到,今后五年,贵州水路交通还将聚力“升级大通道、构建大枢纽、打造大船队、刺激大运输、路港大融合、带动大发展、保护大生态、守住大安全”八大系统,全力推动全省水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随着一笔笔水路建设投资资金的落实,一个个水运工程项目的落地,乌江航运辐射能力也将大大增加,其作为贵州交通水运“通江达海”主通道的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 8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