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正文

中国船级社心系船舶安全 开展海上智能预警系统研发

2021-12-27 11:03:54 来源:中国水运网

“这个新设备,试用了三个月,不仅具有雷达功能,还会自动预警,操作也非常便捷,很实用。有了它,我们在海上跑得安心多了!”12月25日,出海3个月返航到浙江象山石浦港的拖网渔船黄船长心情激动地指着船上的预警设备说。这个令船长赞不绝口的,是按照中国船级社《海上船舶防碰撞预警设备技术要求》生产的第一套海上避碰自动预警新设备。

浙江作为海洋大省,港口运输繁忙,商船航路与传统渔场重叠,商渔船碰撞事故时有发生。为有效遏止商渔船碰撞事故发生,今年4月,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夏炳荣副厅长就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海上安全“遏重大”工作决策部署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了具体项目承办单位。中国船级社作为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战略合作单位,主动承接海上船舶防碰撞自动预警设备研究项目,社长莫鉴辉、副社长孙峰多次对此项工作进行部署,由社船舶检验技术指导处、科创中心和浙江分社成立专项工作组,运用我社已有研究成果,联合相关单位共同研发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海上船舶防碰撞自动预警设备,完成相关标准制定和产品研发试验。

基于对近几年商渔船碰撞事故原因的分析,结合渔船航行作业特点,我社积极探索海上自动避碰新技术,决定聚焦避碰报警功能,充分利用渔船现有的导航设备,以雷达实时目标信号处理为主,自动融合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北斗、船舶艏向等航行信息,实现渔船“一张屏”的技术集成。考虑渔民使用特点,设备采用全自动设置,切实提升渔民对安全设备的使用意愿,提升预警效果。“4月以来,我们组织走访了浙江省海事局指挥中心、省农业农村厅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宁波海事局指挥中心、宁波农业农村局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温岭渔业船舶检验站等多家单位,到浙江象山石浦渔港、温岭松门鱼港等地与多位渔船船东、资深船长交谈,了解海上避碰以及渔船作业情况和现有带避碰功能的AIS使用情况,分析认为除了航道划分、通信不畅等客观原因外,渔船驾驶人员不能及时感知碰撞危险,未及时采取避碰措施也是导致商渔船碰撞的重要原因。”浙江分社产品处副处长陈航介绍说,“‘预警系统’的最关键因素是报警准确度,而目前部分渔船正在使用的AIS预警系统因为船位更新速度较慢、AIS信号丢包概率高、易被渔区网位仪干扰等原因,导致频繁出现误报,使渔船船员产生‘狼来了’的厌烦情绪,预警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浙江分社起草了调研报告和设备技术要求初稿,召开了由12家相关单位和18家渔业企业参加的专题会,对自动预警系统技术要求和研发方案开展反复研讨,并联合2家企业共同开展设备研制。

参与该项目技术要求编写的审图部副主任吴寅松介绍道,“为降低该设备的误报率,项目组和评审专家结合调研情况,分析了渔用网位仪的不规范使用对海上交通安全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后设计而成的避碰雷达设备可智能判断网位仪和船舶的区别并予以过滤,还具备‘友船屏蔽’功能”。这样一来,预警设备能更加专注海上危险目标的自动检测及跟踪,进行风险判定报警,并及时提醒渔船船长进行避让,从而显著降低商船与渔船发生碰撞的概率,保障海上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在制定技术标准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性,安全是第一位的。但对于渔民来说,对防碰撞自动预警设备的需求是‘简单易用、误报警率低、价格合理、性能可靠’,所以还要考虑经济效益。”浙江分社总经理蔡琰先介绍道,本次海上船舶防碰撞自动预警设备的研发主要针对海上渔船。浙江分社自承接该项任务以来,将该项目列入分社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多次开展技术研讨,反复征集业界专家意见,修订技术标准,最终确立产品升级方案。经过2艘渔船3个多月的试用,效果符合预期。

除实船测试外,社科创中心同步进行了长达二个多月的仿真测试,共进行了82种场景类型的功能测试。“从测试情况来看,该预警系统达到了项目预期要求。”科创中心蔡玉良主任介绍说,“本中心基于测试场景完成了不少于120次仿真测试,经测试该系统能自动捕获海上重点风险关注目标,及时提供目标实时航向航速等动态信息,进入商船航道或航行危险区时可及时提示风险安全信息,引起船员重视。在船员疲劳或瞭望不足时,及时预警提醒;在会遇紧迫局面时,发出紧急报警甚至全船报警。”

社船舶检验技术指导处处长林浩表示,目前我社已经将编写的《海上防碰撞自动预警系统技术要求》提交浙江省相关政府部门,作为地方标准制定的参考。后续,中国船级社将继续加强与地方主管部门的通力协作,在船舶检验技术和管理、地方性技术法规体系建设、水上交通安全技术装备研发等方面发挥技术优势,共同致力于加强海上安全保障,以“数字赋能”为海上安全建好坚实“护栏”。

关键词: 中国 船舶 海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