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正文

钟松民:一心扑在救捞事业上的“铁骨汉子”

2021-12-29 13:12:02 来源:中国水运网

钟松民,现任“华天龙”副总监,交通运输系统应急救助抢险打捞专家。工作22年来,他在海上抢险打捞中出生入死,先后参加了著名的“南海I号”古沉船打捞,“气运881”液化气船、“夏长”轮、“海洋石油699”拖轮等60多艘沉船的抢险打捞,从倒扣的沉船中抢救出2名生还者,打捞水下遇难者遗体10余具。

为此,钟松民先后多次获得救捞系统“救捞功臣”“救捞勇士”“救捞标兵”和“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全国交通系统先进工作者”,2015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17年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敢与死神握手的“打捞人”

作为一名“打捞人”,钟松民忠实履行抢险打捞的神圣职责,先后参加了各类救助、打捞工程、海洋工程施工、隧道涵管沉放安装、桥梁和码头沉箱安装等300多项工程,特别是震惊中外的两万吨液化气船“GAZPOEM”等5艘遇难液化气船的抢险救助打捞、香港中水道“维拉”大型挖泥船的强制性打捞、以及举世闻名的宋代古沉船“南海I号”打捞、57000吨级沉船“夏长”轮整体打捞。

每一次打捞,他都冲锋在前、不畏艰险、勇于实践、活学巧干,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1998年11月,钟松民带领“南天马”潜水分队参加翻沉于珠海洪湾水道的中国首例液化气沉船“华远号”的打捞工作。

当时距珠海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开幕仅3天,面对前无先例、不断在泄气的巨型水下炸弹,钟松民带领潜水分队第一个用木头小船靠近现场,冒着巨大危险,第一个下水进入倒扣的还在摇摆的船底探摸堵漏,穿引钢丝绳,安全快速地完成各项任务,为制定科学安全的打捞方案和成功打捞提供宝贵的水下资料。

“华远号”打捞工作的顺利完成,为珠海澳门排除了一个巨型水下炸弹,轰动整个社会。

此后,他又分别于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带领“南天马”、“南天龙”潜水分队参加越来越大型的液化气沉船“长威”号、“雨田3#”“气运881”、2万吨“GAZPOEM”等船的抢险打捞工作。

2007年12月18日,举世瞩目的宋代古沉船“南海I号”打捞获得圆满成功。

在装入古沉船箱体起浮前夕的关键时刻,钟松民带领潜水员对水下沉箱状况进行最后的探摸确认,指挥工程人员将64根直径为110mm的钢丝绳通过卸扣准确连接到沉箱,整个挂扣过程非常繁琐复杂,一步出差错就得从头再来,钟松民与工程部人员经过研究,制定出科学的方案,仅用16个小时就完成计划3天才能完成的任务,为“南海I号”古沉船顺利起浮立下汗马功劳。

2009年9月15日,巴拿马籍七万吨级集装箱船“圣狄”轮受台风“巨爵”袭击,在珠海高栏岛东南长嘴角触礁搁浅,船体破损,燃油泄漏,对周边海域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接到紧急任务通知后,钟松民立即带领应急潜水分队赶赴现场,执行探摸、清油污等救助工作。难船破损处的钢板十分锋利,附近涌浪暗流强劲,潜水员靠近裂口的难度和风险都很大,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割伤,甚至威胁到生命。

在这种情况下,钟松民充分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冒着巨大的危险多次主动下潜到满是重油的船舱底部探摸,最终成功找到裂口,为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提供了关键信息。

在救助打捞进行到关键时刻,台风“凯撒娜”袭击作业现场,项目组只能暂时撤离。为了避免打捞工作产生巨大断层,钟松民带领3名工程师主动留在难船上,继续做好测量、防污工作。

台风“凯撒娜”风力过大,难船在飓风中突然折断,他和3名工程师面临巨大的危险。此时,连船东都已经决定弃船,但难船溢油污染的危害越来越大,已经三天两夜没吃没睡的钟松民忍着饥饿和疲劳,步履维艰的扶爬到18米下的机舱里,拍摄记录下每个油舱的位置,为后续完成清油污工作提供了关键的技术资料。

创造世界最大沉船整体打捞记录

2013年8月14日,受年内第11号强台风“尤特”影响,57000t散货船“TRANS SUMMER”轮(夏长)于在珠江口左倾沉没,该船满载50000多吨货物,自重达11000吨。

该船沉没后,船上燃油不断泄漏,对周围海域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情况万分危急,接到任务后,正在家里公休的钟松民临危受命,紧急出动,带领南天龙紧急赶赴现场,第一个下水探摸,并制定实施水下封堵漏油点方案,第一时间控制难船燃油泄漏局面,并采用水下开孔设备进行水下开孔抽油,面对一套先进的水下设备,他不但没有退缩,而且还根据水下特殊工况,大胆改进,创造性地设计并制作抽油法兰板,减少开孔量,简化水下操作,快速开孔,成功地抽取沉船船舱内几百方的燃油,避免了一场灾难性的油污染事故。

钟松民作为打捞项目组副经理兼安全总监,组织船上工程人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卸货、板正、整体抬浮的打捞方案,方案中水下开孔抽油、利用钩机加绞吸泵卸货、钢绞线提升系统进行板正和起浮、吸力锚基础提供板正力、制作大型吊架进货舱提升难船(保护船体)等都是属于创造性的打捞工艺。他带领“南天龙”在现场连续奋战了十个多月,多次在关键时刻主动下水,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急难险重的问题,为沉船的成功打捞工作尽责尽力。

一心扑在救捞事业上的“铁骨汉子”

有人说,船员是世上最硬的汉子。

他们不但要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坚韧的意志。作为一名救捞人,钟松民确实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坚强和勇敢,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铁骨汉子。

在探摸10万吨级货轮时,钟松民曾经历了在水里因气瓶断气而失去知觉;在进行打码挂钩时,他曾被摆动的吊络差点夹破头,连头骨都已经变形发胀变软,生命危在旦夕……

多少次的出生入死,钟松民都无所畏惧,大家都说他是“拼命三郎”,可是这位铮铮铁骨汉子,在面对亲人的疾病和求助时却泪流满面,变得无所适从,对家人的愧疚和亏欠让他内心十分煎熬。

由于工作需要,常年漂泊海上,一别就是大半年,钟松民工作22年来,几乎每年超过9个月在船上。家里什么事都顾不上。

1995年,年仅20岁的妹妹重病,钟松民不能陪在她身边;1996年,妹妹离开人世的时候,他正在赶往探摸潜水的路上,没能见妹妹最后一面。

1995年11月25日上午,钟松民带着准备上船的行李和爱人去办理结婚登记,11点刚办好手续,连午饭都没吃就马上赶往工地。

1998年2月19日,儿子出生了,做了爸爸的他也没在跟前。照顾家里四个老人,三个小孩的重担全压在爱人身上,爱人累垮生病了,却经常是邻居送她进医院。

2013年9月,钟松民的妻子因强直性脊椎炎复发入院,每次的转身活动都万分痛苦,钟松民作为“夏长”轮打捞项目副经理,打捞工作进入关键节点,此时他知道一旦离开,打捞工作将陷入停滞。只好忍着内心的痛苦和无比亏欠,留在打捞工地继续完成任务。

这么多年来,他总认为抢险救灾、履行职责是救捞人的天职,每次看到一个个被救人员与家人的欢聚;一个个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险情被清除,一次次危及生态环境的污染被控制,他就心潮澎湃,斗志昂扬,感觉再苦再累,也是无悔无怨。这么多年来,钟松民和他带领的团队,与海搏击,出生入死,一心扑在救捞事业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救捞精神!

关键词: 铁骨 汉子 事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