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正文

一桥越大江 天堑变坦途 ——写在白居寺长江大桥正式通车之际

2022-01-24 18:14:04 来源:中国水运网

1月24日凌晨0时,世界上最大跨度公轨两用钢桁梁斜拉桥——位于重庆的白居寺长江大桥正式通车。

作为重庆市快速路“七横线”跨越长江的重要节点工程和重庆轨道18号线的过江通道,白居寺长江大桥通车后,将把重庆江津、九龙坡、大渡口、巴南等四区连成一条线,区域之间的交流就变得更加方便,有效改善区域间的居民出行环境,从巴南南泉到大渡口区,开车只要10余分钟。

创造多个“之最” 蕴藏力与美的协调

由中交二航局投资建设的白居寺长江大桥工程项目全长约3.7公里,包括跨越长江的主桥——白居寺长江大桥、巴南区东引道-太阳岗立交、大渡口区陈家阁立交三部分。其中,白居寺长江大桥是该项目控制性工程。

远远看着白居寺长江大桥,“宏伟”之感油然而生。该大桥全长1384米,主跨660米,是世界最大跨度公轨两用钢桁梁斜拉桥。

660米的主跨是个什么概念?用大桥设计单位、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桥梁专业副总工程师邓宇的话来说,那就是“超过了‘鸟巢’的用钢总重量!”

“白居寺长江大桥在公轨两用钢桁梁斜拉桥类型中,是目前世界跨度最大的。”邓宇介绍,大桥主桥钢桁梁共划分93个节间,每个节间长15米,重约500吨,由16个杆件、1.1万套高强螺栓栓接而成。全桥钢桁梁共使用约110万套高强螺栓,钢桁梁总重约4.43万吨,超过“鸟巢”的用钢总量,约相当于一艘中型航母的重量。

不仅创造了这项纪录,白居寺长江大桥还拥有重庆中心城区最高桥塔,主塔高236米,相当于84层楼高。

主塔这么高“藏”有什么玄机?邓宇介绍,桥梁建设的首要目的是满足交通通行需求,由于白居寺长江大桥横跨长江,桥面下方要留足空间,保障长江黄金水道畅通无阻。因此桥面以下的主塔部分大约有60多米高;而桥面以上的主塔部分高度一般为主跨径的四分之一,即 170米左右。

白居寺长江大桥通车之前,造型独特的它就已成为一座游客频频游玩打卡的“新地标”。远远看去,水滴造型的塔桥仿佛是一滴从天而降的水滴,即将滴入这碧浪奔涌的大江中。

“桥塔设计成空间多曲面水滴形造型,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结构受力功能,一方面更展示了重庆人‘水滴石穿,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和‘凝聚力量,富民兴渝’的美好愿景。”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造型优美的背后,实际上是美与力的博弈和调和。据了解,大桥主塔共分为55个节段,由上中下三道横梁和两个塔柱构成,两个桥塔共使用混凝土6万立方米,总量相当于一个“水立方”的混凝土用量;共消耗钢材约2万吨,相当于两个重庆来福士水晶连廊的用钢总量。

科技创新加持 体现匠心“智造”的魅力

2021年10月12日,由重庆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组织召开的“空间多曲率‘水滴’形高桥塔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成果鉴定会在重庆白居寺长江大桥项目举行。经专家鉴定,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空间多曲率‘水滴’形高桥塔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水滴”形高塔多曲率变轨液压爬模及“拱结构”横梁自适应模板支架系统、适用于超高泵送的高掺量钢纤维混凝土、低热低收缩超高性能钢纤维混凝土及其施工工艺、“智”安技术等创新成果。

据介绍,该系列科技成果成功克服了水滴形索塔空间异形带来的施工难题,并解决了超长龄期差条件下的大体积混凝土易裂以及高塔高掺量钢纤维混凝土泵送难等问题,完工后的索塔外形与设计参数仅相差毫米级,应力集中区未发现明显裂纹,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同时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以上科技成果只是白居寺长江大桥项目体现的“智慧力量”之一。“为确保建设进度,项目部还建立了钢桁梁制造、运输、安装全过程智能化管理系统。”中交二航局白居寺长江大桥项目总工程师徐元孝说道,在制造时通过BIM技术,对钢桁梁进行虚拟预拼装提高精度;在运输时通过GPS设备,实时显示运输位置,确保钢桁梁在运输过程中受控;在安装时制定了控制焊接变形的有效措施,确保了焊接精度。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8月,白居寺长江大桥项目还获评重庆市2018年“智慧工地”示范项目,并在第二届“优路杯”全国BIM技术大赛中,“BIM在白居寺长江大桥工程PPP项目中的应用”作品获得公共基础设施施工组金奖。

据介绍,大跨超宽截面公轨双层钢桁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也是大桥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白居寺长江大桥为公轨两用斜拉桥,大桥上层桥面宽38米,为双向8车道城市快速路,下层桥面宽19.2米,为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预留过江通道。将上下两层桥面设计成倒梯形结构,巧妙解决了上下桥面宽度差异大难题,极大地节省了投资。

迎战疫情和洪水 彰显拼搏奋进的力量

从2018年9月29日白居寺长江大桥工程项目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到2021年12月底大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再到2022年1月24日正式通车,3年多时间,水涨水落,寒来暑往,大桥建设者们凝聚起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磅礴力量,在长江上“作画”,让天堑变通途,用艰苦奋斗的精神诠释了“中国力量”和“中国速度”。

这背后,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悄悄书写——

2019年7月15日凌晨,白居寺长江大桥主塔P7墩下游侧第八节段混凝土浇筑完成。至此,P7、P8号墩主塔第八节段上下游侧混凝土全部浇筑完成,标志着经过建设者们135天勠力同心地攻坚,主塔抢水施工任务取得全面胜利。

为何要抢水施工?原来,白居寺长江大桥索塔原钢围堰设计顶标高为188.3米,低于长江20年一遇洪水位(标高191.8米),汛期到来或将无法施工,根据建设方案,必须在汛期来临前将两岸主塔爬模施工至第八节段,让主塔施工避开洪水影响范围。

建设者们从2019年3月开始进行大桥主塔抢水施工作业,为抢抓工期,他们放弃了“五一”劳动节假期,结合主塔抢水施工任务制定了劳动竞赛方案,在P7、P8两个主塔抢水施工任务中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在安全、质量稳定可控的前提下,两岸主塔几乎同时完成抢水施工的重要节点,为大桥主桥下一步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8月,大桥建设者们再一次展开了与洪水的较量。8月17日14时,“长江2020年第五号洪水”在长江上游形成,长江、嘉陵江重庆段全线大幅超保,重庆历史罕见特大洪水的来临,对白居寺长江大桥工程项目带来极大挑战。

洪水袭来,白居寺长江大桥项目应急领导小组迅速反应,严阵以待,争分夺秒与洪水赛跑,积极做好防汛抢险、物资转移、人员撤离等工作,在洪峰到来前共转移人员120余人,转移机械设备14台,转移办公设备12台,转移高强螺栓3万余套,用最大努力将损失降到了最低。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白居寺长江大桥的复工时间比节前原定计划推迟了近一个月,而实际耽误的工期进度达三个月。如何尽力减小疫情对大桥建设的影响?项目部多措并举按下返岗复工“快进键”,同时倒排工期计划,优化施工方案,加大人员、设备投入……经过大家并肩奋战,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将原先滞后78天的工期缩短到了71天。

这是一座便民桥、连心桥、振兴桥。一桥连两岸,天堑变通途,大桥的通车,标志着山城重庆增添了一座世界级桥梁,对完善重庆市快速路网和轨道交通路网、串联主城中部、南部片区、带动沿线和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也将为重庆增添一座靓丽的新地标。

关键词: 长江大桥 天堑 坦途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