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正文

新春走基层丨看,长江之上“空中快递”

2022-02-05 16:44:08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清晨,天微微亮,长江雾气升腾,偶有鸟鸣声划破长空,与岸边“滴滴哒哒”的作业声相映成趣。

2月3日,正月初三,岳阳城陵矶国际集装箱码头灯火通明,年轻的岸桥司机刘岳文背着大水壶、小背包,打着手电筒,沿扶梯登上近20米高的2号岸桥,走进工作间开始新一天工作。

码头上共有4个岸桥,每个岸桥上都有个可移动的工作间。工作间是一个高约2米、宽3米、长2米的“玻璃车厢”,室内左前方是块实时显示屏,中间一张皮椅子的两边是操作台。

一辆辆满载集装箱的大货车鱼贯而行,有序停在岸桥正下方。刘岳文坐在操作台上推动操作杆,马达发出“轰隆隆”声响,“玻璃车厢”摇晃着向前推进。由于有惯性,记者只能紧抓一根车厢内的框架才能勉强站稳。

“叮铃铃,滴、滴、滴……”刘岳文操作控制杆,“玻璃车厢”合着声响节奏,准确移动到大货车正上方,将吊具缓缓放下,4个爪子“厘米定位”在集装箱上方。他再拉起吊具,“衔”着集装箱往前,移动到江面,停靠在货轮上方,又精准放入船舱中,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仿佛在“空中取物”。

半个小时过去,来回“空中快递”16趟,吊装每个集装箱平均花费时间不到2分钟,让人啧啧赞叹。“最高纪录是每小时40趟!”工作间歇,刘岳文跟记者拉起家常。他是衡阳人,2014年大学毕业来岳阳,岸桥师傅传帮带,半年时间学会“空中取物”的本领。

“‘港务人’年年春节都在岗,岳阳已是‘第二故乡’,能为岳阳乃至湖南的对外贸易做点贡献,很自豪!”刘岳文忆苦思甜,岸桥司机工作夏天热冬天冷,吃喝拉撒都不方便,但经常可看大美长江日出日落,赏江豚拜风,听鸟儿唱“春之声”。

岸桥下,江水滔天,寒风刺骨。理货员陈国忙着记录分配集装箱装卸,指挥手李旭负责现场调度,脚步跟着“玻璃车厢”移动,眼睛盯着集装箱,手拿对讲机反馈现场情况,没有时间理会冻得通红的面颊。李旭称:“别看工作距离只有几十米,但是每天都要走3万多步。”

中控室内,一个大屏幕前,5位工作人员忙碌,查看现场情况,分析各项数据,与岸桥、场桥、货轮上的人员进行联系,室内对讲机声此起彼伏。坐镇指挥的中控主任杨筱勇是邵阳人,也是岳阳港务部门的“老将”。他告诉记者:“春节进出口船舶班次增多,是港务人最忙碌的时候,每天进出口集装箱超2000个。”

“春节期间,100多人分成4个班组,24小时不间断工作,确保春运货物及时进出港。”生产运行现场主任张权领着记者登上观景台看“热闹”。长江沿岸,草木已经吐绿,到港船舶一字靠泊,集装箱五颜六色,一排排红色的岸桥、场桥一片忙碌,现场各种清脆的“信号声”此起彼落,一派生机。张权指着远处鲜红的岸桥说:“那是码头三期项目,可实现集装箱装卸自动化,驾驶室将搬到中控室,装卸货物将更省力和快捷。”

岳阳港是“长江八大良港”之一,也是湖南省水路第一门户。“外贸经济,来势很好。1月份国际集装箱码头吞吐量达6.32万标箱,同比增长39.6%,创下开港以来又一个‘开门红’。”岳阳新港公司总经理任一兵表示,明天就要立春,港务人正立足港口、拥抱世界,续写又一个“春天的故事”,为全省外向型经济作出新贡献!

关键词: 长江 新春 基层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