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正文

远程智慧脑+现场神速兵 科技赋能助力南宁海事守护水上安澜

2022-03-16 20:14:14 来源:中国水运网

“三无”船舶心存侥幸偷偷作业?殊不知,拥有“天眼”的海事执法人员正通过CCTV监控屏幕将其“船赃俱获”。“我们通过‘远程智慧脑’发现横州鹿鸣桥码头一艘无名油船正在接受加油作业,随即通过系统向横州海事处派发巡查任务单,‘现场神速兵’有令必行抵达码头处理警情,前后花费不超过15分钟。”3月16日,记者走进南宁海事局指挥中心,通过系统的回放功能真切感受到了智慧监管中跑出的“加速度”。

作为广西海事智慧监管系统试点单位,该局在开展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中,主动对标构建水上“大交管”格局的新形势新要求,先行高位推进执法模式变革,闯出了一条“以指挥中心(水上交通管理中心)为中枢、业务部门为支持、一线执法单元精准监管执法”的智慧监管新路子,既提高了执法效能,又减轻了基层负担。

创新巡查机制 为智慧监管破局

1111公里的航段,以往南宁海事局按照传统巡查需要16人用时60小时,而现在通过电子巡查,只需要2人、花费15分钟就能完成,而且做到了任务运转更流畅、现场执法更精准、工作质量再提高。这都得益于该局创新摸索出来的三项水上巡查机制,即以业务部门为支撑、指挥中心统筹协调,指挥中心统一指挥、现场执法单元靶向执行,现场执法人员反馈、指挥中心跟踪、督查部门监督的工作机制。

南宁海事局指挥中心是广西海事智慧监管系统应用试点工作的牵头部门,是创新的“排头兵”和作战的“指挥员”。他们着力推动巡查任务目标由“多部门下达”向“主中枢统筹”转变,利用新系统对全局水上巡查工作进行统一协调指挥,依据各项工作指标和各部门需求,确定辖区月度水上巡查监管重点,形成工作任务单派发到基层,各海事处以目标为导向抓好任务落实,一举扭转了传统水上巡查管理乱、散、繁的劣势。

“我们按要求完成水上巡查工作后,可即时通过广西海事智慧监管系统APP终端反馈结果。指挥中心可通过系统实时跟踪掌握,并将任务完成异常情况通报至督察部门,这也敦促我们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好。”据该局一线执法人员反馈,他们利用新系统实现了执法无纸化、检查信息化、报告电子化,减负后的他们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精准狙击查处上,感到轻松上阵、大有可为。

求变者通,善创者行。“以往我们习惯于用别人开发定型的系统,在接触新事物时会有抵触心理。局领导班子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把此次试点工作作为年度海事监管业务工作的两大突破性项目之一,形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职能部门和海事处负责人分级带头,10名青年业务骨干集中攻关,全局执法人员共同参与的上下联动态势。通过打造自己的信息化系统,掌握自己的大数据,从而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在2021年10月举办的广西海事智慧监管系统应用推广现场活动上,南宁海事局局长覃翀汇报了该局争先担当推进执法模式变革的心得体会,他用“不作选择、不打折扣、不留退路”充分表明了他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

强化配套支持 为变革创新托底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求变的路上,南宁海事局打出了“织牢制度保障网+完善信息设备支持+打造人才成长高地”组合拳,坚持系统观念力求让智慧监管走得更稳更远。

走入南宁海事局指挥中心值班室,便可看到一幅幅工作流程图并排挂在墙上,形成醒目又直观的“实操指南”。以提升动态监管能力为目标,围绕广西智慧监管系统的有效运行,他们先后制定或修订了水上巡查工作管理规定、渡船监管办法、指挥中心电子巡航工作日常流程等16个配套制度和智慧监管系统操作手册。通过不断规范业务流程和工作要求,提高了执法人员执行力,做到让制度上墙更“上心”。

跟着一线执法人员到现场巡航,蓝牙打印机、无人机等现场执法终端成为了标配,海巡船无线网络、执法文书电子印章等配套设备也在逐一完善。借力“平安邕江、绿色水城”共建平台,南宁海事局着力拓宽信息化系统共享,接入了南宁市交通部门内河干线70个CCTV视频监控端,基本实现了辖区码头、重点渡口及重点水域CCTV监控全覆盖。同时还不断深化与气象、水文、航道等部门协作,建立了恶劣天气短信预警平台,全面覆盖了辖区8000余名船员和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人员。

让智慧脑更敏锐,让现场兵更专业,南宁海事局紧紧抓住“人”这个关键,在变革中确保信息化手段运用全员覆盖、人人达标,领先精神深植人心、达成共识。“我很珍惜此次到钦州海事局培训的机会,我将充分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努力提升设备运行监控、交通管理与组织等技能。”将被安排前往沿海VTS中心交流的指挥中心值班员小谢如是说。该局致力于以指挥中心为平台,培养一批开创力强、能力突出的业务骨干,探索联合属地院校、相关单位共同设立水上“大交管”值班和管理人员研修班,把水上“大交管”中心打造成为人才成长高地。

推动整体智治 巩固提升监管效能

三年行动定了路线图,智慧监管开了强外挂。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南宁海事局通过科技赋能,推动现场监管由“粗放汗水型”逐步向“精准效能型”“资源节约型”转变。与过去同期相比,现场监管出动执法人员总数下降了21.85%,每次水上巡查派出执法人员数量下降了17.62%;电子巡航发现违章数上升了435.29%,查纠安全隐患数量上升了228.57%。

随着监管思维的革新,各部门间的业务探讨交流也愈加紧密,思想在碰撞中迸出火花,催生了系列新的监管利器,形成了监管合力。“南宁海亊局提醒你,你船将要驶达弯、窄、浅、礁石密布的地伏滩,注意避开右岸10号红标至6号红标航段的暗礁,并注意左岸1号至3号标段和右岸10号至6号红标段不宜会船。”“你好!请你船注意,前方为渡口水域,请减速慢行,保持瞭望,注意横水渡船。”……现在,每当有船行至南宁海事局设定的险滩语音播报区,即可收到该局指挥中心远程送上的温馨提示。为坚决遏制水上交通事故发生,各部门主动思考加大信息化手段运用,指挥中心牵头助力完善监管系统,船员管理处汇总考生难题,船舶监督处走访公司问需于民,基层一线边试边用边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3个险滩语音播报区、10道干线一类渡口“水上电子斑马线”、5个船闸电子检查站现已建成使用,实现了辖区水上交通安全预警能力再提升,水上交通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再加大,事故风险再降低。

“下一步,南宁海事局将继续依托整体智治,做好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工作,并逐步把指挥中心打造成集应急处置、交通指挥、电子稽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上交通管理中心,为构建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和加快海事治理数字化转型努力当好先行。”南宁海事局指挥中心主任谭海波表示,他将继续总结运用好在承担智慧监管系统应用试点工作中探索出来的经验做法。作为该局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他正和团队一起攻克“推进海事监管模式变革”课题,在持续完善广西海事智慧监管系统平台、统筹构建“全行业”集成的水上“大交管”管理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创佳绩、用数赋智护安澜。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