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正文

天天动态:用大管桩“绣花”

2022-09-08 15:43:39 来源:中国水运网


(资料图片)

195榀百吨混凝土构件如“乐高”般拼装卡紧,码头主体结构相应成型。在三航院、三航局通力合作下,国内首个全装配式高桩码头——连云港徐圩港区64-65号液体散货泊位工程顺利竣工。

“因为是首创,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过程特别艰苦,最大的难度就在与码头整体安装的精度要求特别高。”生产副经理贺军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模块化装配式高桩码头的单个构件重量约200吨,是梁板和帽梁的集成构件,构件预留孔洞卡槽,要想顺利完成拼装,必须要将468根长约50米,直径1.2米,重达62吨的管桩施打精度逐一控制在厘米级,难度不亚于用菜刀切出名菜“菊花豆腐”。

“徐圩港区海况复杂,厚厚的淤泥层和粉砂层交替覆盖着海底。桩锤的力量总会被淤泥抵消,就像拳头打在棉花上;力量过大则会造成桩头损坏,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首根斜桩试打前测量组长张绪明下了“定论”。

“干工作就是同困难做斗争,更何况我们在做的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事。现在开始我们就是用桩基在‘绣花’,大家提起精神加油干。”项目经理周厚亚一边鼓气,一边带领项目团队迎难而上。

项目团队以第1分段为试验段,按管桩贯入方向偏前5厘米进行试打,摸索施工海域的沉桩偏移规律。沉桩前,测量人员逐段测量,逐段控制精度,根据实际数据,为试验段定制构件。测量组首先利用缆绳拽紧管桩,在海底泥面反复拖动,测试泥面平整度,确保桩底与泥面充分压实,检查桩基扭角、桩底相对位置,进一步控制沉桩位置,辅以高精度徕卡全站仪,采用“前方交会测量法”精确定位。同时,根据下桩速度和涌浪幅度,继续对船身角度及沉桩时机进行实时微调。整个沉桩过程中,测量人员紧盯桩顶、桩身,实时调整偏位,将数百锤的工作量分解,逐段控制误差偏位满足10厘米要求,保证“乐高”精确定位,卡槽严丝合缝。

“泥层太厚,桩都被顶起来了!”沉桩过程时,测量人员发现桩身与打桩船桩架分离时在反向拉力的作用下,桩身会“上浮”2厘米左右。“在传统码头沉桩中,这点误差可以忽略,但装配式码头沉桩必须精益求精。”项目总工刘鹏要求测量人员将2厘米的提前量也计入沉桩深度,加以控制。经过项目团队“绣花”般的精度控制,历时3小时,首根斜桩施工顺利施打到位,偏位误差控制在厘米级。随后的第1分段6根管桩,全部精准打下。

“就像建房子要有地基,构件安装时也要有底板,便于卡准坐稳。”安装负责人张运修不断强调着。为了追求更高的进度,项目部自主设计“导向限位装置”,即根据全站仪所测精确坐标,提前于岸上连接整体框架,将原本需水上安装焊接的工字钢,直接将其吊装在桩头,形成以钢抱箍为基础、工字钢为水平支撑、钢格栅为面板的操作平台,从而让底座实现了一次整体架设、一次吊离,不仅保证桩帽安装质量,也提升施工效率,相当于用型钢为构件画出“立体车位”。如此,大型构件吊装时只需移至确定位置,便可一次性精确定位,省时省力,避免反复起钩调整。

2021年11月4日,随着最后一榀预制π型梁板被稳稳吊起,预制π型梁板和预制横梁精准拼接,钢筋纵横分明,紊而不乱,码头全部预制π型梁板吊装作业顺利完成。就像是精雕技术,将进行“雕琢”的两块构件,搭接在一起后立刻精密地结合在一起,不留丝毫缝隙,看上去整个部分浑然一体。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