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正文

《论语》中的经营管理智慧

2025-07-22 18:09:34 来源:今日热点网

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论语》看似聚焦于修身、处世与伦理,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管理哲学。那些关于“仁”“礼”“信”“和”的教诲,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以“人”为核心的价值坐标,揭示了组织长久发展的精神根基。

“仁”:以人为本的管理内核

“仁”是《论语》的核心思想,“仁者爱人”的理念,恰是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古老源头。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对企业而言,“爱人”不仅是善待员工,更是尊重人的价值与成长。

优秀的管理者如孔子所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会为员工搭建成长平台:给新人学习的机会,给骨干施展的空间,让每个人在团队中找到归属感。就像孟子引申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企业若能将员工的福祉纳入发展考量——关注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重视职业尊严的维护,便能凝聚“士为知己者死”的向心力。反之,将人视为工具的企业,纵然短期获利,终会因人心离散而难以为继。

“信”:基业长青的立身之本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以车辆喻“信”,强调诚信是立足的根基。对企业而言,“信”是对客户的承诺,对员工的坦诚,对社会的责任。

“言必信,行必果”的经营之道,体现在产品上是坚守品质:如老字号企业秉持“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以信誉赢得百年基业;体现在管理上是言行一致:管理者承诺的激励不打折扣,倡导的价值观率先践行,才能让团队“信其道”。正如子夏所言“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企业与客户、员工的关系亦是如此,诚信积累的“口碑”,远比广告更能构筑品牌护城河。

“礼”:秩序与协作的隐形纽带

《论语》中的“礼”,并非僵化的仪式,而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蕴含的权责分明、各安其位的秩序感。在企业管理中,“礼”体现为清晰的制度规则、合理的分工协作,以及相互尊重的职场文化。

“不学礼,无以立”提醒企业:没有规则的自由是混乱的温床。健全的流程如同“礼”的框架,让每个岗位知道“该做什么”“如何配合”;而“礼之用,和为贵”则强调规则的温度——制度之外,更需体谅与包容。就像孔子对待弟子“因材施教”,管理者也应根据成员特点分配职责,既守规矩又留空间,让团队在有序中保持活力,在协作中实现“和而不同”。

“学”与“思”:持续成长的内在动力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对学习的重视,揭示了企业保持活力的关键——持续学习与独立思考。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学”是企业的生存本能:学习新技术、新趋势,如华为“向一切先进经验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思”是突破的关键:将学到的知识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如阿里巴巴从模仿eBay到创造“支付宝”,在思考中走出独特路径。管理者更需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放下身段向员工、向对手、向市场学习,让企业成为一个不断进化的“学习型组织”。

《论语》的经营智慧,说到底是“修己安人”的艺术——管理者先修养自身的仁、信、礼、学,才能安定团队、赢得市场。当企业以“仁”凝聚人心,以“信”树立口碑,以“礼”规范秩序,以“学”驱动成长,便会如孔子所言“德不孤,必有邻”,在商业世界中走出一条兼顾利润与道义、效率与温度的长久之路。

文章作者:卢俊卿(天九共享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人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公益人物。)

抖音/视频号搜索“老板悄悄话”,查看作者更多精彩作品。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