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金融 > 正文

又骗我抄底?大盘失守2900点持续创新低!反弹还有多远?

2022-04-26 21:02:18 来源:

近期A股连续大调整,昨日(4月25日)失守3000点,今日失守2900点,在悲观情绪蔓延下市场底部还难以预测。钱在股市里的朋友纠结要不要减仓,而一些不炒股的朋友可能在想要不要抄底。

今日早盘,指数略有回落后开始反弹,到中午进行了两轮进攻,盘中上证指数一度上涨1个点,创业板上涨两个点,给人一种反弹的希望,可惜下午并没有继续走强,开始出现反杀现象。最终沪指收跌1.44%,失守2900点,深成指跌1.66%,创业板指跌0.85%。两市超3900只个股下跌,近300股跌停或跌超10%。

对于今日这种小幅度带有欺骗性的反弹,可以说非常弱,不要也罢!

目前市场还处于弱修复状态,还没有超预期的地方,通常来讲,突然的大跌之后技术性反弹不会缺席,不妨来看看历史上熊市的反弹规律,通常在重要会议召开前,政策预期会升温,是熊市中难得的窗口期。

强力反弹需等待改善信号

复盘历史上大级别的熊市:2008年、2011、2012年,2015年下半年以及2018年,我们会发现,在年度级别的熊市中,A股会出现3到4次的阶段性反弹。

(1)年度级别的熊市中大概率会出现3-4次反弹,持续时间多在1个月-1个半月左右。反弹持续的时间多在1个月-1个半月左右,只有春季躁动可能会带来持续时间在2-3个月的反弹。2015年下半年的反弹比较特殊,持续时间超过了3个月。

(2)反弹出现之前,市场一般都经历了长时间调整,调整幅度较大。如果是经济和盈利下行造成的熊市(2011、2012、2018年),指数下跌15%-20%之后会出现一次技术性反弹。如果熊市伴随着外生冲击(2008年金融危机、2015年下半年股灾),反弹之前指数的跌幅可能会更大,至少在30%以上,最高跌幅接近60%。通常情况下,年初和年末的反弹幅度会更大一些,可能和居民资金的季节性有一定关系。

(3)熊市中技术性反弹的幅度通常在10%-20%之间,前期超跌的幅度越大,反弹的幅度也越大,但基本上很难抹平前期的下跌。

只有2012年12月-2013年2月和2015年9月中-12月底的反弹幅度超过了反弹前最后一波下跌的跌幅。出现这种强力反弹的背景,一般是经济切实出现了改善的信号,或者有非常强力的稳增长政策催化。

(沪深300在2012和2015年的两次反弹 )

2018年宏观经济进入下行周期,股市盈利是下行的后半段,全年市场下跌。2018年共有4次反弹,有三次均伴随着重要的会议(3月两会、7月政治局会议、10月四中全会),还有一次反弹有经济数据的短暂回暖作为验证。在经济下行期,政策大多是友好的,会议召开前的时间,政策预期会升温,是熊市中难得的窗口期。

熊市中不同板块的表现

历史上熊市中出现反弹时,大部分均为经济下行期。在不同的阶段,周期、成长、金融和稳定板块均有表现的机会:

(1)熊市初段,周期板块较强:经济刚开始下行,但商品价格仍在最后一段加速上涨,股市处于熊市初期,在年初会出现一波春季躁动行情,如2008年2月、2011年上半年、2018年4-5月,在这种类型的反弹中,周期板块通常会领涨。

(2)经济偏弱,低估值的金融稳定板块较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政策底已经出现。稳增长和利好股市的政策出台,会带来反弹行情,如2008年11-12月、2011年10-11月,2012年。在这种类型的反弹中,领涨的主线是前期超跌板块的估值修复,建筑建材、公用事业、金融地产等低估值的板块可能有不错的超额收益。

(3)货币宽松,成长板块表现较强:经济持续下行,货币政策极度宽松,宽松政策落地以及重要会议前夕投资者有更多利好政策出台的预期,会带来反弹行情,如2015年9-12月,2018年10-11月。在这种类型的反弹中,成长板块尤其是TMT通常会领涨,由估值修复驱动。

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和挑战

1)俄乌冲突,全球“滞胀”风险加大,且“胀”已成为“滞”的催化剂。

2)美联储或将采用“快加息+缩表”的特殊组合,掣肘国内宽货币空间。

3)疫情防控压力骤增,压制消费与服务业复苏。从高频数据看,3月以来主要城市出行人次减少、拥堵程度明显减轻、电影票房收入大幅下滑,指向线下消费需求依然疲弱。

4)中小企业面临成本与需求双重压力。2022年宏观政策需加码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着力对冲成本压力,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5)房地产调控政策松动,但商品房销售及土地成交尚未企稳,居民和房地产企业的信心都有待恢复。

6)出口韧性持续,但海外生产能力恢复、美国补库存需求减弱等因素对中国出口的影响隐现。不过,俄乌冲突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中国出口市占率优势延续。与此同时,国内严格疫情防控之下,亦需关注对制造业供应链可能带来的影响。

平安证券认为,一季度中国经济仍处筑底阶段。若在二季度财政政策的大力度落实,房地产监管政策的因城施策、边际调整,货币政策相机调整,都将支撑二季度经济企稳。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