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金融 > 正文

热点聚焦:航天军工复合背景,军民业务双驱动,星途探索冲刺商业航天

2022-08-02 16:11:41 来源:


(资料图)

一场马拉松式的创业。

1994年NASA推出了“技术转移计划”,并拿出了每年预算的20%用来支持商业合作伙伴协助研发新技术,这开创了“太空商业”的新市场。

维珍银河、蓝色起源、SpaceX等民营航天企业相继诞生,入局太空商业市场,也催生了新的“太空淘金热”。

放眼国内,2016年,国家将航天事业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也参与到商业航天的发展中。

商业航天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7年,星途探索在这样的大浪潮下诞生,向浩瀚的太空发起冲刺。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20余年的航天科研生产经历,梁建军早已将航天事业视为自己终生的事业,在心中种下了一颗星辰大海的梦想种子。

在成立星途探索前,创始人兼CEO梁建军作为某重点型号负责人,组织40余项科研任务和大型科研试验,参与组织大型地面试验、飞行试验20余次。

2015年开始,国家政策对商业航天逐步开放,梁建军意识到,这将是放手一搏完成梦想的机会。

2017年10月,梁建军和创始团队正式启动星途探索公司运营。星途探索创始团队和核心研发团队均来自于原总装备部、火箭军、航天科技(行情000901,诊股)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等体制内单位,基于核心团队航天和军工的复合背景,星途探索选择了一条军民业务双线发展的道路。

在军工业务方面,星途探索面向军队,科研院所等提供不同用途的全品类靶弹产品以及提供实验平台搭建,仿真系统搭建等服务。

目前,星途探索已完成了高亚音速巡航靶弹、超音速巡航靶弹、弹道靶弹等全品类系列化的靶弹产品规划,其中D140超音速巡航靶弹于2021年1月实现首飞,并在今年2月底完成第二次成功飞试,后续高亚音速巡航靶弹等产品将陆续亮相。

在商业航天方面,星途探索采用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和液体运载火箭并行研发的战略。

梁建军表示,相比而言,液体火箭更易调节控制,更适合未来太空领域多场景发展,并且运载能力更大,更适合批量化商业化运载发展需要,加上可回收以及成本控制,液体火箭是业内公认的主流技术路线。

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的优势是可以快速为微纳卫星以及部分小卫星提供定制化“专车”发射服务,梁建军告诉猎云网,国内民营卫星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地方政府的微纳、小卫星发射市场规模未来五年可达数百亿。研制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可以让星途探索快速形成入轨能力,进入运载火箭入轨发射“俱乐部”。

目前,在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方面,星途探索已完成总体方案论证、方案设计、工程设计,即将投产,预计2023年完成首飞,未来能够形成每年3-5发产能;在液体运载火箭方面,星途探索已完成液体亚轨道运载火箭和中小型液体运载火箭三型运载火箭总体方案论证,并完成多轮技术对接,明确了发动机的总体技术要求。已经完成电气、结构等配套供应链的对接。

在谈及选择双线战略的原因时,梁建军坦言,运载火箭是一个研发周期较长的领域,“运载火箭是个复杂的大系统,涉及到光机电、动力、结构、工艺等方面,至少有上万个零部组件涉及上百个专业。”

研发周期长,难以快速实现商业化是目前商业航天企业的现状,而面向军工领域的靶弹产品相对系统复杂度低,研发周期短,目前星途探索的靶弹产品研发周期控制在8~10个月,可以快速迭代,通过靶弹产品快速实现自我造血能力,率先实现商业化。

除此之外,靶弹、亚轨道固体火箭及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研发及飞行试验,也可以为液体火箭研制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资本瞄准太空宇宙,政策助力商业航天

探索茫茫宇宙,一直是全人类的课题,甚至对于整个人类而言,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从古代夜观天象,到透过望远镜思考天体规律,再到依靠科技奔赴太空,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心从未停止过。

相比美国2000年开始商业航天的探索,从时间维度来讲,中国只走了三分之一的时间,正处于起步阶段,但商业航天无疑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进一步促进商业航天的发展。

逐步放开的政策和广阔的市场,让资本也瞄准了这个浩瀚宇宙。根据天眼查数据,去年商业航天相关企业融资37起,融资金额共逾64.5亿元。除此之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参与商业航天领域相关投资的VC/PE机构已超100家。

星途探索成立以来也相继完成四轮融资,目前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融资用途主要应用在液体运载火箭的研制,小型固体火箭的投产以及靶弹产品的批量生产。

虽然资本蜂拥而至,但行业仍处在发展早期,梁建军也坦言,目前行业内也都在产品研发阶段,正处于人才和战略竞争中。

梁建军告诉猎云网,尽管民营航天起步晚,但中国航天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上百个型号团队,数十万经验丰富的航天人,为商业航天发展(行情000547,诊股)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是火箭的芯级。已经为这个行业储备了大量人才。

我国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大多建设有航天学院,航天后备人才储备位居全球第一,这些人才将成为商业航天发展的助推器。芯级加助推器成就了我国民营火箭的快速发展。

星途探索核心研发团队正是由火箭军、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体制内院所的核心、资深技术专家组成,团队成员负责过多个重点运载火箭、导弹武器型号的研制。

“做马拉松接力赛的第一棒”

在中国航天业有句老话:“三四十年的差距并不一定需要三四十年的时间去赶超。”

在航天、军工领域深耕20余年的梁建军明显感知到2022年是商业航天的新元年,他解释道:“一方面,今年以来商业航天的融资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从2015年政策放开起,7年的时间这个赛道参与者越来越多,上下游配套越来越完善,国家政策也逐步开始落地。” 梁建军判断商业航天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实际上,前期中国航天的技术积累以及如今供应链的完善,减少了不少商业航天企业的发展压力,降低了试错成本。

在梁建军看来,到2026年左右,国内的商业航天将迎来拐点,出现真正可以稳定批量入轨的火箭产品,尤其是轨道资源规划也极有可能在那时完成落地。

星途探索计划在2025年底完成中型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的产品,并形成年产5-10枚产能。

但梁建军明白,从事商业航天是一场马拉松式的创业,“卫星发射只是第一步,未来太空经济的发展,一定会催生星际航行、太空采矿等业务,运载火箭未来将不断拓展人类探索宇宙的边界。”这或许并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梦想,但梁建军希望星途探索可以成为马拉松接力赛的第一棒。

关键词: 航天军工

推荐内容